93岁老人卢英德坚持每天散步 受访时让孙女当“翻译”
核心提示
有些人,对迟暮老人的感叹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对于年近百岁的卢英德老人来说,他的晚年却称得上“灿若朝霞”。
在和平县老年体育协会主席刘维棠和卢英德的小儿子卢振根的带领下,我们怀着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来到和平县城卢英德家,走进他的精神家园,探索他的人生轨迹。
卢英德老人看报纸还不用戴眼镜。
走进卢英德家,头发斑白的老人带着微笑与儿子、媳妇、孙女一道欢迎我们的到来,一个2岁大的小曾外孙则围在他身边打转。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地和记者握手,能感觉到他的手心很温暖,身体很健朗。
几句寒喧之后,他家里人便热情地给我们做介绍:卢英德老人今年93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以教书为名从事地下党工作,收集情报。解放后一直在政府工作,退休后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关心老年人身心健康,以身践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总结养生之道,收获健康长寿。
坚持每天散步
卢英德老人虽然听力大不如前了,但视力却还很好,拿来一张报纸,他不用戴眼镜就可以快速读出来,声音宏亮。老人坚持每天都到离家不远的阳明镇第五小学学校操场散步,他行走自如,充满了活力。平时少生病,也无不良嗜好。
卢英德老人说,他最喜欢打门球,从1987年开始,打了20年,这也是他一直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之一。刘维棠说,他是和平县首批打门球的老人之一,修建和平县门球场时,卢英德老人已是70多岁,却也和大伙一块挑沙填场地。“这老人身上有股犟劲,他坚持每天打门球,积极参加比赛,2003年被评为我市老年人体育先进个人。”年过90岁,体力下降,老人便少打门球了,开始坚持健步走,他说,坚持锻炼可以使他四肢灵活,充满活力。
老人注重锻炼,还积极劝说他人要锻炼身体,大媳妇黄彩巧就是在卢英德老人的影响下开始参加体育锻炼的。黄彩巧告诉记者,她今年57岁了,老早就在老人的劝说下加入了和平县门球队,“他出去活动,见着其他老年人,就跟人说‘打门球去吧,很好的’,自己不能打了,他就游说别人去打。”在老人的影响下,家人和邻居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卢英德老人有八个子女,已是四代同堂。老人和老伴一起住,子孙经常回来探望。从1987年开始,他们家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除夕所有子孙都要回来过年,一定陪在老人身边吃团圆饭,“这是雷打不动的。”老人的儿子说。在采访时,记者看到老人总是微笑地看着身旁的曾外孙,老人听力欠佳,孙女丹丹便一直坐在老人身边当临时翻译,附在爷爷耳边跟他说话。家人和谐相处,左邻右舍融洽,老人心宽体胖。
老人每天6点半起床,出去散步,7点半吃早餐。午餐后休息一会,下午找人聊天,晚上8点钟睡觉,“啥都吃,不挑食”。老人说在前几年,他还自己种菜,自给自足。
闲暇时,老人喜欢读书看报,看新闻。还经常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孙女丹丹拿出一本老人写的关于大坝地下党历史片段的回忆录,里边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人亲历的一些故事。除此之外,老人还整理了阳明镇大坝党史的资料,写了厚厚的一本。这些资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老人来说,写作也是充实生活的方式。
老人说没有什么特殊的长寿秘诀,“贵”在坚持锻炼,营造良好的生活气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本报记者 谢素德
见习记者 黄 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