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10名高考达人开办补习班授“徒”引发出各种争议

核心提示:
    如果有一群刚取得了高考胜利的“达人”(网络用语,意指某方面的高手)欲开班“授徒”,向“后来者”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你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取经”吗?7月11日,市区一个名为“博雅补习社”的补习班开始对外招生,与其他补习班不同的是,这个班的授课老师都是刚从高考战场“凯旋”的学生:他们都是我市2009年高考的前十名。
    高考“达人”开补习班,自然引来社会多方面的关注,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众。近日,记者走访了该补习社和多个部门,为读者梳理了各方观点,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赞成者:教学能“有的放矢”  质疑者:高考经验能“复制”吗?
    如果有一群刚取得了高考胜利的“达人”(网络用语,意指某方面的高手)欲开班“授徒”,向“后来者”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你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取经”吗?11日,市区一个名为“博雅补习社”的补习班开始对外招生,与其他补习班不同的是,这个班的授课老师都是刚从高考战场上退下来的“牛人”们:他们都是2009年高考我市的前十名。
    高考“达人”开补习班,自然引来社会多方面的关注,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众。近日,记者走访了该补习社和多个部门,为读者梳理了各方观点,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10名高考“达人”开班授“徒”
    “博雅补习社”位于市区河源大道的“步步高教育培训中心”内,租用了该中心的一个教室。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该中心,补习社的人正在门口招生。“昨天就开始招生了,已经招收了30人。”一个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仅一天时间就能吸收30名生源,这个补习社自然有独特之处:授课的10名老师都“出身”于于河源中学,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我市今年高考我市的前十名。仅这一个“名头”,就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前来咨询。
    据了解,该补习班教授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程,进行12天的针对性补习,主要的招收对象是即将升入高二的学生,每人收取学费350元。
    “开办这个补习班,我们的目的是要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一名“准老师”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不久,就有人提出了办补习班的设想,并招集了他们这些成绩较好的考生商量。大家一合计:既然又能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们一方面整理学习资料,制定教学计划,一方面打电话向自己的老师“取经”。然后,更多的高考“达人”参与了进来,“准老师”由原来的6人增至10人。
    “我们有实力,有精力,有信心办好这个补习班。”对于补习班的教学效果,这些“准老师”们都信心满满。

观点PK

正方:

●观点一:“最了解战场的人是刚退役的战士”
    刘文广是我市今年高考的理科状员元,也是10名“准老师”之一。他认为“最了解战场的人是刚退役的战士”,所以考生办补习班的最大优势是能从学生的角度教授学习方法和经验,这些源自学习中的方法也必然最适用于学习。
    高考“达人”们平时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各有自己的学习体悟和技巧。刘文广认为,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与人分享传递下去,“在学习中你经常会遇到见一些‘瓶颈’,要突破它,往往只需要一点提示,所以掌握了这些‘技巧’的人的一言一行,就能令人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另一名“准老师”邱泽就是这种补习的受益者之一。去年暑假时,他参加了由我市2008年理科状元程骥毅主讲的补习班。程骥毅传授教授的英语写作方法让他茅塞顿开,获益良多,他笑言:“从那以后,我的英语水平就进入另一个境界了。”邱泽还试着将自己的学习体悟在班上传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学生自创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可能比老师教授的方法更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
    河源中学办公室主任陈炜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这些学生的教学经验可能不如那些教了10多年书的老师,但是他们刚从高考的‘火线’上退下来,经历过学习的苦恼,有很多老师不能传授的经验教训,而这些,可能正是其他同学也要面对的。”他表示,让学生来教学生,是教学方式的创新,而且是十分有针对性和实效的办法。


●观点二:新教学理念的成功范例
    2004年开始,中学教学采用了新教材,并推广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刘陈炜认为,“博雅补习社”的创办,就是新教学理念下的一个典型事例。
    刘文广表示,创办该补习社的初衷就是“为了锻炼自己,为以后进入社会多积累经验。”一个补习社的创建,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从租用场地,制定教学计划到宣传招生,以及此后的教学过程,都是对他们的社交、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的一次磨炼。
    不同于以前的是:这种“社会意识”的培养,在他们尚未真正踏入社会前就已经开始了。陈刘炜说,新教学理念推行后,学校就安排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学生们融入社会的意识。他认为,学生们能萌生创办补习社的想法并将其付诸实施,就是“社会意识”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


●观点三:经济意识的增强让他们更好的地理解社会
    市民谢先生认为,高考“达人”们开补习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体现了他们比“前辈”们有了更好的经济意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谢先生说,在传统的教育观点下,学生们都被圈在“象牙塔”中,处于一个相对理想的世界,我们也乐于维护“象牙塔”的纯洁。但是,这个理想的世界却往往是脆弱的,一旦踏入社会,很容易就被现实击碎,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也体现了这种面对现实的脆弱性。
    谢先生认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社会现实,就能更好地面对现实,更从容地去应对各种问题。学生们以“授艺”获取经济报酬,体现了他们的市场观念,这种心智上的成熟,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反方:

●质疑一:高考经验能“复制”吗
    对于高考“达人”们的开班“授艺”,市民廖先生却提出了质疑:高考经验也能复制吗?
    廖先生说,从某方面说,“高考前十名”只能代表这些学生们某次考试的成绩,是偶然的成功,不一定能体现出学生们真正的实力。用这种“偶然的成功”来作为“必然的经验”传授,显然不合适。
    此外,高考经验能放之四海皆准,人人“套用”吗?廖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它是从各自的学习体验和习惯中自然形成的,因此,高考“达人”们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他们的高考经验是不能完全“复制”的,效果也就见仁见智。
    而且,突然从“学生”的身份转入“老师”的角色后,缺乏专业系统的训练,这些高考“达人”们还能很好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学,成为传授“达人”吗?廖先生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所以好学生不一定会成为好老师!

●质疑二:岂能“考试至上”
    有市民提出,以“高考前十名”为“噱头”开办补习班,会增强社会上的“应试教育风”,不利于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沉疴多年,“一考定终身”的观念至今难以纠正。有市民认为,国家已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推广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也应该多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发展,不应为了应试而学习。让高考“达人”们出来“现身说法”,讲授考试技巧,或将使一些人形成对“应试高手”的崇拜,助长“考试至上”这种不健康的教育风气。本报记者蒋安春 谢雨望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上一篇: 8月10日前河源全市所有加油站将全面出售“粤Ⅲ”油
下一篇:我市部署下一阶段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