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缴交学费被迫钱上“签名防伪”

    核心提示:
    家长在为孩子报名缴费时被老师告知:请在人民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防假币。
    收费老师称:人民币难辨真伪,此举实属无奈。
    有市民质疑:人民币上写字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

   

   缴费请在钱上留名
    眼下正是开学之际,据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市区的几所学校在学生报名缴费时,均有被学校老师要求在钱的面额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经历。有些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家长为之,也有老师亲自在钱的面额上代为书写。对于这种做法,许多家长颇有微词,但关系到自己孩子入学的问题,多数家长也只好隐忍不言。
    市民钟先生称:自孩子上学以来,自己每年都有两次在钱上留名的经历。这种作做法首先体现了老师对家长的不尊重,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行为规范。“每经历一次就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在受损,孩子问起来也不知如何解释。”
    还有市民指出,老师的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风险转移的做法。如果说,货币的每一次流通都要做上记号,那么,人民币在经历了几次流通后将无法使用。

     民币真假难辨
     记者从在市区几所学校的部分老师口中,证实到了在钱币上留名的现象证实。谈及此事,老师同样大倒苦水。据悉,在市区的几所小学中,学生入学交费,大多由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代为收取。由于一般报名时间为两天,工作量大,货币量也大,一个班每学期都是上万元的收取量,为防假币,老师只好如此为之。
    市三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就有过收了假钱而赔钱的经历。“现在假钞的印刷技术在不断提高,报名时秩序乱,钱的流量大,作为一个非经营性人员,谁又能保证不收到假钞?”
    对于市民提出的不负责任,风险转移一说,有市区小学的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校不是经营单位,现在小学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学生报名时所交纳的费用只是早餐等费用。因此,严格地讲,学校不是在收取费用,而只是为学生代为保管部分费用,由此,风险由学生或学生家长承担也于情于理。

    留名是否违法?
    针对“钱上留名”之举,有市民提出了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观点,那就是在人民币上留名是否违法?
    市民张先生称:学校老师要求学生家长在人民币上写名字的行为应属于“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像这种“故意毁损人民币”的行为,将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据了解,根据有关规定,“纸币票面污渍、涂写字迹面积超过2平方厘米的;不超过2平方厘米,但遮盖了防伪特征之一的”,已被列入不宜流通人民币之中。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银行经常能收到这种表面上有人为涂鸦的钱币,虽然有的钱币非常新,但是也只能进行销毁,停止其流通。销毁这样的钱币非常可惜,这给国家也造成一定损失。因此,“钱上留名”,不可为之。

     集中收费是途径
    如何解决报名收费时的两难境地?有市民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学校集中收费或改由银行代收。
    市民刘先生提出,防止收到假币,学校可由现在的分散收费变学校集中收费。在报名时,学校设立专门的收费处,配备验钞设备和有识钞经验的收费人员。这样,既可防止假钞流入校园,又可解决“钱上留名”行为。
    也有市民提出,学校报名收费,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业务,同时,银行也有责任保护人民币。因此,银行应开办代收业务,最好是在报名期间银行派员到校设点代收,以此方便校方和学生家长。
    本报记者 廖旭辉

相关链接(以下为河源新闻信息网编辑补加)

                           人民币上签名违法 
     在人民币上签名合不合理?是否触犯了法律?有律师表示,在人民币上胡乱涂抹、是对人民币的毁损,是违反法律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币纸币上乱写、乱画的,属于故意毁坏人民币行为,是不允许的。学校收费时让学生在钞票上写名字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不利于人民币的整洁,应当改变“防伪”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开学


上一篇:源城连平东源和平及市属国有林场基本完成林改任务
下一篇:我市加强房地产项目建设 下半年计划开工建设10处楼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