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孩晚生几天遭遇入学难 儿童入学年龄急待重界定
核心提示:
新学期开学在即,新生入学的年龄“硬扛”再度成为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据此规定,一些不足六周岁却临近六周岁的儿童面临着无法入学的现实,在新学期开学时,他们只能望“校”兴叹。
晚生几天遭遇入学难
市区张先生的儿子于2003年9月5日出生,此前,张先生的儿子已经按程序完成了幼儿和学前教育,体智也属正常。张先生拟于今年新学期将儿子送入辖区内的学校就读一年级。然而,张先生在向一位熟悉的老师咨询入学手续时却被告知,自己的儿子极有可能被拒之校门外,原因是到9月1日,张先生的儿子还差4天才满六周岁,不符合义务教育法六周岁入学的年龄要求。
晚出生4天就要晚一年入学?,面对有可能出现的事实这种情况,张先生十分不平,也为儿子十分着急。张先生说,如果今年儿子不能顺利入学,那么,也就意味着今后儿子比同班同学要大差不多一岁,这样也就给儿子的在校生活造成了心理压力,不利于儿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张先生只得四处求人,为儿子盼谋求一个学位。
非法更改出生日
张先生儿子的遭遇在市区并非特例。据悉,在市区,许多家长曾为孩子入学的年龄犯过愁。在这些孩子中,有年龄差几天的,也有差一二个月的愁。为达到让孩子入学的目的,许多家长不得不采取非正常手段更改孩子年龄。一些没有关系的家长甚至靠制作假户口薄获得孩子入学的机会。
去年,市三小辖区内新市区新风路一家长就因女儿还差一个多月才满的年龄比六周岁晚了1个多月,在托关系未果的情况下,这位家长最后只得按街头小广告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了假证照制作者的电话,花了50元钱办获得了一本假户口簿薄,女儿也因假出生年龄,获得入学的机会。
对“十一条”各有理解
六周岁入学年龄限制的依据来自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该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然而,市民对于该法律条文的理解却各有不同。市民李先生认为: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只是规定凡年满六周岁(可以推迟到七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并没有规定“未满六周岁的儿童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所以,已完成学前教育,具备入学条件,到9月1日还差几天、十几天、一两个月满六周岁的儿童同样有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市民潘先生认为:教育法规定了六周岁享受义务教育,但并未规定六周岁以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应理解为六周岁以下不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未满六周岁的儿童学校不应拒绝入学要求,可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让其入校学习。
市民赖先生则认为,教育法规定六周岁入学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国际上的惯例儿童也是六周岁入学,。但不宜“‘一刀切”’。现在的孩子智力、体格发育得都比较早,有些硬性规定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因此在制定时应留有一定的弹性。比如可以有半年的宽限,若年满5岁半未满6岁的儿童身体、智力已达到入学要求,也可以考虑让他们入学。湖北省去年出台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草案)在12条规定“凡于当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如已达到入学程度,经监护人申请,可以入学。学校不得拒收或另外收费。”值得借鉴。
部门说法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黄志伟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9月1日未满六周岁的儿童原则上不安排入学。
黄志伟说,不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安排入学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例而定,同时也是我市目前市区学位紧张的实际情况所迫。目前,我们只能在满足适龄儿童入学,根据教育部、省政府的相关文件解决好外来子女中学龄儿童入学问题后,在学位许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安排一些临近六周岁的儿童入学。
黄志伟认为,在年龄的界定上不“一刀切”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可操作性,因为任何一个界线都存在着一个临近界线的群体。目前所确定的界线是以学年为依据。因为教育部门确定的学年计算日期为秋季,而不是年底,所以,在儿童入学年龄的计算上是以9月1日来计算的。
针对市民对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各自不同的理解,黄志伟表示,目前,他们尚未见到该条文的相关司法解释,缺少法律依据。因此,他们也只能遵照该条文依法实行。对于那些年龄临近六周岁只差几天的儿童不能入学,他们同样感到遗憾,因此,在学位允许的前提下,经监护人申请,与学校联系可以灵活处理。事实上,市区每年都解决了一部分这样的儿童入学,这也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
更多精彩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20290&extra=page%3D1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