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党坚定的堡战斗堡垒垒村

    和平县东水镇大坝村,地处利江、东江交汇点,与东江上游重镇相邻。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其特有的地域和人文条件,成为和平地区有名的堡垒村。
    1939年1月,和平东水大坝村青年骆灿在龙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紧接着以“伦公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回到大坝村开展地下党的工作。1939年秋,建立东水大坝党支部,由骆灿担任支部书记。东水大坝党支部先后吸引了骆石桂等18位农民青年入党。于是,大坝党支部迅速成长为和东地区第一个强大的战斗堡垒。

    完成多次掩护任务
    1940年1月,东水大坝党支部根据龙川中心县委的指示,接应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两才队,并以大坝村为据点,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服务团的帮助下,大坝村开办了夜校,深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1942年夏,因粤北省委受到敌人破坏,地下党组织停止组织活动,转入单线联系。省委领导饶卫华的家属何素莲受敌人追捕,党组织将她母子3人转到东水大坝骆维强家中掩护近2年,至1944年春才安全离开。
    1946年3月间,在后东特委《星火报》工作的邝燕芬同志,因其爱人江尚尧在河源任县委书记时被捕就义了,组织上决定将她不满周岁的小孩转到东水大坝,由骆联辉母亲抚育。直到解放后1951年邝燕芬才将其小孩接回身边。

    筹备军需物资
    1945年冬,东江纵队三支队副支队长瞿信率领一支短枪队,长期隐蔽在大坝支部党员家中,他以大坝为基础,经常到邻县活动,为部队筹集经费。在此长期隐蔽的还有东纵三支队的4位女战士:曾坤成、麦惠娜、曾雅芳、曾勤义等。这四位女同志原参加东江纵队三支队在九连山一带活动,后转到大坝长期隐蔽,她们直至部队奉命北撤才离开大坝。
    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三支队留下一批指战员在九连山坚持斗争,在部队给养最困难时期,大坝支部地下党员想方设法给予支援,帮助部队收藏枪支弹药,掩护部队人员,从未暴露,勇敢并机智地完成了党的工作任务。这充分体现大坝党支部及人民群众对党的忠诚和信任。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委副书记王彪在其回忆录中曾称赞大坝地下党支部说,在解放战争时期,部队最困难的时候,党员敢于为部队掩蔽人员和收藏枪支,的确是坚强的无私的。其无私无畏的胆识、品质以及爱党、爱革命后代的深情厚谊值得人们崇敬和学习。

英雄人物

    杨亚兰
    女,和平县长塘镇田吉村人。,游击队交通情报员。1948年参队后,杨亚兰夫妇先后传送、探取有价值的情报给我游击队30多次,为部队站岗、盯哨7次,采药、送医救助伤病员4人,为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8年秋,国民党广东当局实施“肃清平原,围困山地”的第二期“绥靖”计划,对我九连地区人民武装和游击根据地发动了又一次“清剿”。1948年10月4日,杨亚兰的丈夫徐月林被捕。10月7日,返家探听丈夫消息的杨亚兰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下,她昏死数次,坚贞不屈,只是一句话:“游击队我是接济过,要斩要剁由你的便!”敌人变换手法,企图诱供。杨亚兰坚定地说:“月林是当家的,徐家可以没有我杨亚兰,但不可以没有徐月林;你们要杀,就杀我吧!”10月9日,长塘岗板坟场,杨亚兰英勇就义,时年25岁。
    
    张觉青 
    和平阳明镇人,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首届中共和平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春,因身份暴露,被迫撤离和平,转移到博罗县隐蔽工作。1945年10月,跟随东江纵队三支队挺进九连山。部队抵达九连山后,张觉青担任全支队民运工作的领导,负责领导策划九连山地区的群众工作。
    12月21日,张觉青前往青州大片田交通站检查工作时,途经热水下径与国民党进剿部队突然相遇不幸被捕。在石圳小学,张觉青受尽严刑拷打,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始终威武不屈,大义凛然。敌人软硬兼施,一无所获。最后,无计可施的敌人拿出纸笔逼迫张觉青写自白书。张觉青扬眉一笑,从容不迫地挥笔疾书,连续写上“死!死!死!”三个大字。敌人见从张觉青口里得不到东江纵战三支队的情报,恼羞成怒,欲将他解往县城继续“审讯”,又怕我军中途截击营救,于1945年12月30日上午9时,将张觉青就地杀害。






上一篇:市人大通过市政府1—7月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告
下一篇:一吸毒者愿将其吸毒经历披露于本报 甘当“反面教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