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一吸毒者愿将其吸毒经历披露于本报 甘当“反面教材”

    “知道我要跟记者讲吸毒的经历,有人说我傻,可我不那么认为,我已经坚定了告别毒品的决心,只是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别人,千万不要去碰毒品。”阿光(化名),这个有着4年吸毒史的青年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
    8月24日上午文化广场,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洒下点点斑驳,阿光沿着湖畔走过来。这个个子不高的年轻人脸上带着笑,可能是已戒毒三个多月的原因,在他身上看不出明显的吸毒痕迹。不过说起他的吸毒经历,说起那与毒品纠缠的青春岁月,他语气中充满了悔恨,郑重地告诉记者:他渴望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他的第一次吸毒经历
    “在我第一次吸毒之前,我曾经无数次地看别人吸。”阿光说,那时不到20岁的他刚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恋,心情颇为低落,加上父母亲都在外面打工,一帮朋友经常到他家玩,有时便会带着一些粉末和锡箔纸,把粉末放到纸上,用打火机在下面烤,用鼻子在上面吸。
    看着好友飘飘然的样子,阿光知道那些白色粉末就是毒品,然而他虽然没有加入其中,却让他认为:这个东西吸起来很开心,让人解脱。这样看着朋友吸毒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3年。
    2005年下半年,阿光已经21岁,然而感情上的创伤与生活的百无聊奈,让他倍感烦恼,有一天他的心情非常低落,突然想到吸毒的朋友为什么那么快活,像获得解脱似的?好奇之下,他和朋友一起弄了几支烟,点燃了吸起来……“可能以前自己跟他们在一起,已经闻过那种味了,第一次我没什么感觉,于是第二次又去吸,慢慢有了感觉,觉得整个人晕乎乎的,什么痛苦都没有了。”阿光给记者描述了他与毒品“结缘“的过程。这一切,他从未跟在外打工的父母提及。

吸与戒的反复,难离“虎口”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阿光和朋友被人发现。2006年上半年,有人提醒阿光父亲:你儿子整天跟一帮吸毒的人在一起,可能也染上毒品了。父母大惊失色,证实这一消息后,决定由母亲辞职回家,照顾阿光。
    父母的苦口婆心也让阿光触动极深,他知道双亲说得没错,毒品确实害人。这段时间,父母给他买来了戒毒药,一位热心的远亲知道了他的情况后,还把他叫去自己的石场工作。阿光心知亲友是为了自己好,愧疚万分,下定决心戒毒。那时,他觉得自己吸得不是太厉害,并没有很深的毒瘾,应该可以成功戒掉。
    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一段时间过后,阿光变得沮丧,他觉得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不能帮家里分担什么,这种自卑和焦躁的感觉交织着,时时折磨着他。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有个司机跟他一样,也是吸毒者,看着那位司机腾云驾雾,他自己刚刚才树立起来的信心和意志,很快被毒品击得粉碎,他又开始复吸了。

幡然悔悟,永远不要有“第一次”
    “一旦染上毒品,你就像完全丧失理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所以对毒品,永远不要有‘第一次’。”阿光感性地说。
    2006年,阿光结婚了,可婚后不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便早产了。没能留住孩子,成了阿光心头永远的痛,甚至让他感觉绝望。
    阿光说,他老婆是个很好的女子,对他也极好,即使后来得知自己吸毒,也没有离开他,只是劝他戒毒。可他并没有听,而是经常变着法子找她要钱。
    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活,让老婆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在这过程中阿光也曾想过彻底戒毒,可薄弱的意志使他萌发的良知,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去年5月,阿光的儿子出生,可老婆终于忍受不了这种生活,在今年上半年离开河源,去外面打工。无法挽回离开的妻子,看着日益苍老却一直担惊受怕的父母,以及蹒跚学步的儿子,阿光终于幡然悔悟,再不戒毒自己真的要失去一切了。
    “到现在我已经三个多月没沾过毒品了,用吃药、锁链锁住自己、上网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痛苦是痛苦,不过我想这是最后一次了,一定要彻底戒掉。其实我找你们记者,述说自己的经历,也是想提醒别人,对于毒品不要有‘第一次’,如果不幸沾染了,也希望家人和朋友能够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戒毒。”阿光说。
    本报记者  黄丹



相关热词搜索:毒品


上一篇:党坚定的堡战斗堡垒垒村
下一篇:我市已向省爱卫会提交申报材料 “创卫”工作有序推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