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特别报道”昨受捧
“《河源晚报》报道超前,很全面。”昨天,赶来参加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工程进场开工仪式的领导嘉宾,对本报 “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特别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今天看了《河源晚报》,报道不错。”市委书记陈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提到了本报的特别报道。在现场,记者看到,参加仪式的不少领导嘉宾都手拿本报阅读,纷纷表示《河源晚报》报道很不错。汉能集团的一名员工赵连友说,没想到在进场开工现场能看到有关汉能项目如此详细、全面的报道。“看来《河源晚报》做得很超前。”他希望本报以后能继续关注汉能
天时地利促项目
“运来天地皆用力,众志成城创辉煌!”市委书记陈建华表示,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天时,就是今、明两年,河源动工建设5 条高速公路、惠河城际轻轨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 1000 多亿元,河源经济正待腾飞。地利,就是河源超白石英砂已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这是生产太阳能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占有战略资源,就占据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人和,就是各级各方面对汉能项目都特别关注和支持,汉能集团领导层尤其是李河君博士对该项目充满期待和信心。市委、市政府也将倾全力支持项目的建设。
汉能项目从签约到进场,仅用了短短4 个月。如今,梦想变成真实,“我们共同书写了河源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又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
明年将再创奇迹
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民对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充满信心,他说,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定将再创造一个奇迹:300 万兆瓦的生产线将生产出第一片薄膜太阳能电池,明年年底投入商业运营。
刘民介绍,汉能项目第一阶段将引进世界上技术最领先的生产线。凭借汉能的研发能力,进行消化、吸引、再创新。在项目的后续阶段,将争取实现设备的国产化或部分国产化,逐步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生产效率,为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储备核心技术,占领技术的制高点。
刘民说,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省份,发展太阳能薄膜电池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东拥有发展太阳能产业所必备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后发优势。项目落户河源,也必将推动河源产业升级、腾笼换鸟。本报记者 谢素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