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昨日参观我市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
■代表委员参观感言
昨天上午,参加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参加政协市五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满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参观了我市部分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工程。
代表了国际火电机组最先进水平的河源电厂,功能完善的城南污水处理厂,年产值能达117 亿元的汉能薄膜太阳能项目,税收可超10 亿元的东江商贸物流城项目,初见雏形的东江教育城,占地 13 万平方米的市人民医院……近 3 个小时的参观视察让代表委员们切身感受到我市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变迁。
昨天上午,参加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分成两组参观了东江教育城、河源电厂、市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等市直项目。一路上,代表们对我市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赞不绝口。本报记者谭兴孚摄
昨天下午,出席政协市五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现场参观我市重点项目,实地感受河源崛起的恢宏
壮举和城乡发展巨变。本报记者陈双焱摄
污水变净水
“这么清亮透明的水原来是污水呢!太‘神’了。”当人大代表们在市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参观时,忍不住惊叹。
“一年没来,市高新区又大变样了,连污水处理的工艺都不一样。”陈新页代表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污水处理厂,没想到污水可以处理成直接饮用的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市委市政府眼光远大,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已经把环保和污染同步处理好了,现在我觉得‘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我市经济腾飞的亮点”。
大项目推进快
在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众多代表不由地对这个项目发出感慨:“真没想到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可以推进这么快。”去年7 月1日,汉能集团与我市签订框架协议,就建设河源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基地项目达成共识。
在亲眼看到这个项目时,许多代表大开眼界。“以前只听说过太阳能,也没见过太阳能薄膜电池,更没看过生产企业,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徐新强代表认为这个产业前景非常好,来自和平经贸局的他表示,和平虽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新材料、新电子产业却有一定基础,今后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定会在这些“四新”产业项目上多下功夫。
代表汤兆平说,每次开会安排的参观都让他眼前一亮,让人亲身感受河源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发展高新科技项目上快马加鞭,不断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这对今后我市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河源的城市品味都将有一定影响。”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所提供的智力支持;而职业教育对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河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东江教育城的建设已颇具规模,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更是让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感受到了河源职教事业的“春天”。参观完东江教育城建设项目,政协委员傅跃进感慨万分。傅跃进告诉记者,河源是新兴城市,其工业的发展亟需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性人才,而河源的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教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推动河源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河源的经济发展提供亟需的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兴建了上规模上档次总投资达4.5 亿元的河源理工学校;目前,河源职教与普高教育在校学生比例已基本持平,达到4.5:5.5 的比例,而前些年,其比例为3:7。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傅跃进自豪地说,河源职业教育事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源源不断地为河源经济发展输送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烟囱”冒的不是烟
“这一年来,河源实实在在的发展,让人感到高兴和振奋。”昨日上午,来自紫金县临江镇的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刘金珠,在参观了我市部分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工程后,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临江人,刘金珠目睹了这几年来家乡的飞速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刚刚参观过的正在建设中的东江商贸物流城,刘金柱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感慨万分地说,临江的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发展思路,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临江优越的地理优势才得以充分发挥,才会有能给临江和临江人带来巨大发展前景的东江商贸物流城。
对于我市在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大发展的同时,能够切实保护好河源的青山绿水,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刘金柱也感到很是欣慰。
刘金柱说,刚步入河源电厂时,他和许多人大代表一样,对厂区内两座巨大高塔冒出的“烟雾”是否会对河源的青山绿水带来影响心怀疑虑,电厂工作人员似乎明白了代表心中的疑虑,站在电厂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前,详细地为代表们讲解了该厂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严密措施和先进设备及工艺,并解释说,厂区内那两座巨大的高塔,并非烟囱,而是冷却塔,高塔中冒出的并非烟雾,而是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水蒸气。
“先发教育”落实处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冬日的微雨中,站在位于东江教育城内的河源理工学校校园里,目睹着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人大代表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先发教育”的战略思路,在过去一年里,给河源教育事业带来的巨大发展。
在切身感受到“河源教育事业的春天”后,来自和平教育界的人大代表黄伟平欣喜地对记者说,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因此,对于河源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黄伟平认为,以东江教育城为代表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扎实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后发河源,先发教育”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发展思路的切实体现。
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所提供的智力支持;而职业教育对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河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东江教育城的建设已颇具规模,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更是让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感受到了河源职教事业的“春天”。
参观完东江教育城建设项目,政协委员傅跃进感慨万分。傅跃进告诉记者,河源是新兴城市,其工业的发展亟需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性人才,而河源的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教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推动河源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河源的经济发展提供亟需的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兴建了上规模上档次总投资达4.5 亿元的河源理工学校;目前,河源职教与普高教育在校学生比例已基本持平,达到4.5:5.5 的比例,而前些年,其比例为3:7。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傅跃进自豪地说,河源职业教育事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源源不断地为河源经济发展输送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硕果让委员信心满怀
投资52 亿元的河源电厂一期工程圆满竣工并全面进入生产阶段,首期投资260 亿元的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落户河源,总投资约100 亿元的东江商贸物流城破土动工,可容纳约10 万名学生的东江教育城已有5所院校建成并投入使用……
政协委员李伟元兴奋地说,对于2009 年河源的经济发展来说,这些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工程项目特别是一些高新企业,是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对于河源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这次参观,亲眼目睹了去年的这些成果,李伟元表示,对于河源新一轮的发展,他充满了信心,同时,他也希望河源多引进一些高科技项目,以更好更快地推动河源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本报记者 谢素德 周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