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收到101件建议 民生问题成为热点

代表们认真填写选票,忠实履行职责。本报记者 胡青松 谭兴孚 摄

      本报讯记者从市五届人大议案审查委员会了解到,截至22 日下午5 时,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共收到代表们提出的建议118 件,经审查,符合要求的101 件,其中3 件被列为重点建议。

      据统计,101 件建议中,工交财经类22 件,农村农业类20 件,城建环境类19 件,教科文卫类24 件,政法类8 件,政策法规类6 件,其他类 2 件,没有议案件。据市五届人大议案审查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本次收到的建议案总体来说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建议大多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及民生问题。

      围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广大人大代表关心的热点问题,议案审查委员会将其中的3 件建议列为重点建议,分别是王惠萍、池瑞荣、黄月培等代表提出的 79 号、21 号、51 号建议合并为《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迎接23 届世客会的建议》;卢金晴、徐远增等代表提出的39 号、36 号建议合并为《关于加大力度发展我市油茶产业的建议》;何伟林代表提出的《关于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议》。

      此外,大会主席团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列为重点的5 件建议,即《关于重视市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小型灌区配套建设的建议》、《关于解决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缺问题的建议》,作为今年的重点建议,继续跟踪督办。

代表  郑树瑾 

为校长戴上“紧箍咒”

      人大代表郑树瑾认为,学校也有一种“软权力”,应切实加强我市教育系统财务检查和监督力度,削弱校长们的“软权力”,为校长们戴上“紧箍咒”。

      郑树瑾说,尽管近几年来我市在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依然多多,主要表现是,中小学校通过收取没有统一标准的学习资料费等等,充实“小金库”,而这些“小金库”又大多被权力拥有者通过“暗箱操作”进行支配;尽管“上面雷声很大”,但“下面涛声依旧”。

      郑树瑾认为,由于学校有一种“软权力”,家长们投鼠忌器,不敢对学校的乱作为和“敛财”行为进行大胆监督,对于各级学校的财务,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不够,放得太宽,更缺乏长效监督机制。郑树瑾说,尽管学校“小金库”的存在,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但是,即使政府增加投入,“小金库”也不可能就不复存在。

      因此,郑树瑾建议,应切实加强我市教育系统财务检查和监督力度,削弱校长们的“软权力”,为校长们戴上“紧箍咒”。

代表  赖小梅 

 为速生桉找好“出路”

      紫金县87.2 万亩丰产桉目前已进入采伐高峰期,从今年起,该县每年可采伐的桉木原材料达85 万吨以上,而目前该县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桉木加工厂仅有一间,远远满足不了桉木加工产业的发展需要。

      赖小梅说,由于本地桉木加工厂生产能力有限,该县每年有90%以上的桉木要运至惠州、惠东等邻近地区加工,这样既增加了运输成本,又使得大量税收流失。赖小梅认为,如果紫金能够自己办厂加工桉木原材料,解决该县桉木加工难问题,既可增长产业链,又可大量消化当地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问题;同时,还可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该县财税收入,按年加工生产桉木80 万吨,经精深加工后每吨收取产品增值税100 元计,则每年可为紫金增加税收8000万元以上。

      据赖小梅介绍,根据紫金桉木数量及分布特点,省林业部门专家认为,该县应规划发展5 间以桉木为原材料的大中型桉木加工厂。对于如何保证桉木加工厂建成投产后规范有序经营,赖小梅建议,设立木材进厂检查点,在加工厂派驻专门检查人员,禁止收购天然木材,严把木材进场关。                           

                                    代表  周辉泽 

市区整合急救资源

      经本报报道的我市120 急救中心现状以及困境(详见1 月18 日本报A3 版)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关注。代表周辉泽建议,设立全市统一紧急救援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周辉泽说,我市的急救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周辉泽建议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120 急救中心,长远整合110、119、122 等资源,建立统一的市应急中心。周辉泽说,我市可以参照外地先进经验将120 急救中心从市人民医院剥离出来,给予专门的编制,建立市 120 急救中心,实行垂直管理,并对市区的医院划定120 急救责任区域,划定急救半径,实行规定时间到达措施,以就近出诊、就近抢救、专科优先、病人自愿的原则,将全市有急救能力的医院资源统一调配,统一指挥。

      对于长远整合110、119、122 等资源,周辉泽建议,建立了统一的市应急中心后,要负责包括接警、救助、灾害统一调度、急救、消防等紧急事故处理。

代表  王惠萍 

打造数字世客会

      人大代表王惠萍建议,将本届世客会打造成一场精彩的“数字世客会”。

      王惠萍认为,手机网络已经成为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之后的“第五传媒”,移动性、及时性、互动性及传播高效等特点,使其成为文化的新载体和新窗口。围绕世客会,王惠萍建议通过信息化创新,让客家文化走出档案馆、跳出书本,突破客家文化的传统手工、纸质的整理、收集和传播局限,以手机信息多媒体方式,走进百姓千家万户,展示给世客会来宾,凸显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是以手机网络为通道和媒介,让更广泛的市民参与客家文化采风、创作与传播。王惠萍建议,可面向广大市民甚至是全球客家人,征集客家方言文化、客家民俗民谣、客家历史典故、客家人物故事、客家风光等丰富的客家文化素材,真正体现世客会的 “世界性”。其次是通过方言段子、有声段子、动漫段子、客家文化游戏、手机连环画和手机报等形式,将客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降低创作、阅读、传播的门槛。

代表  黄玉逵 

划设自行车专用道

      市人大代表黄玉逵建议,倡导低碳生活,首先市区马路要划设自行车专用道。

      黄玉逵建议说,以往提到缓解交通拥堵,相关部门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为机动车出行改善道路状况。但就我市当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增长速度来看,道路拓宽改造的步伐再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难题。再加上倡导全民低碳环保生活的需要,以及从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的角度出发,骑自行车出行应该成为今后绿色出行的大势所趋。

      “当然,光倡导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尽快拿出具体的举措。”黄玉逵表示,提出建设宜居、宜行、宜休闲、宜创业城市生活环境的河源,首先应考虑改善自行车的骑行条件。“目前,市区建好的道路几乎没有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骑自行车出行者要不上人行道,要不与机动车抢道。”黄玉逵建议,要改变河源城市规划滞后状况,提高城市品位,在城市道路管理上应更人性化,可参照西欧、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或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河源市区范围内的市政马路,专门划出自行车专用道。

代表  张国权 

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人大代表张国权认为,2010 年,我市围绕建设“公园城市”“万绿水城”和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目标,推进市中心城区建设和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特色宜居城市。

      因此,河源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河源要以举办第23 届“世客会”为契机,亮出自己的 “生态牌”,实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致力于在省内外形成“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生态城市知名品牌。

      张国权建议,河源应着手编制低碳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节能环保产业、“四新”产业等行业发展规划;出台节能减排工作领导问责制,并成立一支生态保护专业监察队伍,负责生态保护的日常执法和巡查工作;理清生态产业发展思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生态产业发展,优先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项目,探索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

>>>花絮<<<

书记当起解说员

      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除主持大会外,还主动担当起解说员,向与会人员解释《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的一些重点项目。

      陈建华首先对市民普遍关注的惠河城际轨道项目作了解释说明。他说,该项目原计划今年春节后要动工,但在去年底,省委主要领导说要先搞珠三角的城际轨道,惠河要延后一点。因此,省发改委将这个项目放在了 2015 年。初稿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线动工”,变动后改为“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其次是报告中的“加快推进河紫、东环、汕昆、粤湘等4 条高速公路建设”。陈建华说,按原来的规划,河紫是2020 年动工建设,汕昆高速是2030 年动工建设,我们提前动手,现已纳入规划。

      在解释“推进河源电厂二期工程立项建设”时,陈建华透露,因上一届和这一届发改委的计划有变,原来“把小钢铁关闭了就给上二期”的承诺落空。后来变为“深圳关闭了小火电就给上”,现在深圳也关闭了一些,但国家发改委却批准了深圳上冰河电厂,这样的话,河源电厂二期就得另行申请。

      陈建华强调,虽然计划有变,但我市对重点项目的争取绝不能放弃,力度绝不能减轻,仍要全力加快推进。

71岁老伯旁听两会

      东源县康禾镇黎顺村退休村干部叶成根是我市今年“两会”唯一一名旁听代表。71 岁高龄的叶老伯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当“代表”,心情格外激动。他说,“作为一名参加两会的旁听代表,回去后一定做好宣传工作。”

      叶老伯说,他1968 年就入党了,平时看电视也经常关注时政国家大事,这次看到普通市民可以申请参加两会的通告时,他第一时间就到人大去申请了。“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的年龄太大不能参加,没想到最后批准了。”

      叶老伯一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就逐字逐句认真研读起来。老人觉得,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要把解决发展的根本问题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句话真是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叶老伯说,因为实施了新农保政策,现在他每个月可以领到55 元养老金,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治。

      叶老伯表示,他一定要把会上耳闻目睹的内容带回去与广大百姓一起分享。“回去宣传好这次会议精神,宣传好市政府对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工作部署。”

      据了解,今年是我市首次以正式通告形式接受公民旁听申请,这可以使公民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权力机关如何依法行使职权的情况,也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有效监督。






上一篇:市委书记客串记者
下一篇:政协委员提案告别提案纸 共有102件提案通过网络提交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