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到我市调研 “双到”经验或可在全国推广
调研组一行在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调研。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3 月25 日至26 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率队到我市调研扶贫“双到”工作。他认为河源开展扶贫 “双到”工作视野开阔、措施新、速度快,已建立起了工作联动、考核评价、社会动员等机制,一些新模式、新典型、新经验可借鉴推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
从输血到造血
市长刘小华在介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时说,河源在实施扶贫“双到”工作中,建立健全机构,迅速动员部署,不断提高贫困村的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
为更好地帮助贫困村培育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6 日召开的2010 年第4 次市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工作的通知》,指出对318 个贫困村中未入股市富民工业园或入股资金未达到30 万元的,将允许其在今年内自筹资金入股或增加股份,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刘小华介绍,让全市1117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 万元的贫困村入股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小区,是我市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的一大举措,结合“双到”工作,今年将重点让318 个经省认定的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空壳村”的老大难问题。
从物质到技能
在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调研组一行走进了村民张成生的新家。120 平米的新房虽然没有粉刷,但却比以前的泥砖房安全百倍。张成生告诉记者,他是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把新房建起来的,虽然现在还欠了1 万多元的债,但他儿子春节后已经到市高新区打工,债可以慢慢还。
记者看到,由省纪委、省监察厅扶贫的仁里村农房改造工程已初具规模,投入31 万元帮扶的31 户贫困户中,已有20 户迁入新房。与此同时,帮扶单位还积极联系工厂企业,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刘小华说,这是河源扶贫“双到”工作从物质扶贫向智力扶贫转变的具体体现。从今年起,全市免费就读市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入学指标的50%以上都将安排给贫困村在册贫困户子女,劳动部门也将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覆盖贫困村。
肯定:亮点突出措施有力
省扶贫办主任林果先对我市的扶贫“双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市委市政府对省里的部署认识到位,领导对“双到”工作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解决贫困村集体收入问题、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户脱贫等扶贫办法效果显著,亮点突出。
郑文凯表示经过到紫金县紫城镇石坑村、凤安镇仁里村以及东源县涧头镇乐平村等地的调研,广东提出的扶贫开发“双到” 政策意义深远、深受启发。他认为,河源市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宽领域、全方位地发动起来,“双到” 政策已经深入民心、深得民意,提高、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希望河源及时总结、宣传经验,关心、服务、支持帮扶单位开展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以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好成绩。
上一篇:高中生偷同学家中洋酒未遂 为挽救其检察院建议不逮捕
下一篇:拆除违章建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