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市 建设文化河源
昨天下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在《国际歌》中闭幕。本报记者 胡青松 摄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 实习生 梁珍女)昨日,市委召开五届八次全会,动员部署我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建设文化河源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教育体系,迅速掀起我市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全会指出,创建教育强市是构建和谐河源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率先崛起的必由之路,是践行“三政三民”的重要体现。我市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基础好、政策好、氛围好三大有利因素。要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政策的有利时机,通过创建教育强市这个重要抓手,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教育体系,为河源率先崛起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全会认为,建设文化河源,是进一步提升河源文化地位、增强我市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客观要求。“两地” 文化的挖掘弘扬,开创了我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要牢牢把握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难得机遇,加快建设文化河源,推动文化崛起,增强文化软实力。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作总结讲话时强调,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践行“三反”理念的具体体现。陈建华说,一个地区如果教育落后,随之而来的是一切都将落后,包括文化和经济都将落后。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历史的责任感,瞄准先进地区教育文化水平,迎头赶上,造福子孙后代。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强力推进“双转移”、“双到”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要全力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为河源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小华就如何加强教育文化工作做了部署。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着重解决好资金、学校布局、教学质量和创建教育强市可能产生的其他新问题,着重解决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和挖掘及文化产业的培育壮大等四大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创建教育强市和文化河源建设任务。
全力推进工业生产 刘小华部署后4个月的经济社会工作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 实习生 梁珍女)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小华在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上对今年后4 个多月的经济社会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后4 个多月要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生产,确保依期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据悉,今年上半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刘小华强调,要以 “ 抓落实、打硬仗、出战果”的要求,全力做好今年后4 个多月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重点要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即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生产,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善用优势推进资源开发,巩固成果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育管结合确保财税增收,紧锣密鼓筹备办好“世客会”,乘势而上做好“ 三创”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民生事业。
全会报告摘要
●鼓励扶持民办教育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推进中职教育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
●造就一批名师名校
加大高素质教师、校长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巩固普高成果。
●建教育强市列入考核
实行问责制,将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列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借助今年世客会这一重要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创新、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佗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若干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抓紧推进客家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市图书馆等规划建设,完善和提升文化场馆功能,建设和完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强乡镇(街道)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加大文化人才培养
实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扶持和培养一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制定出台文化专业人才引进办法,探索实行党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推进文化人才合理流动。
●后5个月工作部署
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二、确保“ 三创”一举成功;三、加大“三农”和“双到”工作力度;四、加快世客会筹备;五、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谢素德 整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