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见证晚报成长 记录发展历程

      我不是一名画家。我没有画笔,但是我有随意走动的鼠标;我没有色盘,但是我有写着ABCD1234的键盘;我没有颜料,但是我有装着各种软件的电脑。我只是一名刚入门的“化妆师”,虽然技巧还不是那么纯熟,但我还年轻,充满着激情,希望可以用手中的工具给报纸添上靓丽的色彩!
总编室 梁桂英

      人生若没有错误,铅笔又何需橡皮擦。或许,校对工作就有如那块橡皮擦,渺小、普通,但却不可或缺、异常重要。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块出色的“橡皮擦”。
总编室 朱瑶

      15年来,我与河源晚报共成长,见证了河源的发展变化,在网络媒体高度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更要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网络中心主任 鲁正义

      从字面上来理解,记者就是记录的人,但若要记得正确、公正,自己就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胸怀全局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教育部 谢雨望

      选择记者这份职业,就是选择忙碌。因为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考核部主任 蓝俊辉

      有幸成为晚报的一员,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在她的羽翼下成长,也见证了她的发展与壮大。我相信,她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总编室 冯小青

      如果说传统媒体是键盘,呈现再呈现;新媒体就是鼠标,探索再探索。
      我的工作游离于新闻网与报纸之间。图像、网页、相机、美编、程序……很多时候,这些元素都挤满我的脑海。因为这些元素,我很忙很辛苦,但也很享受很踏实。人们都说:“哥种的不是萝卜,而是寂寞”,我却想跟大家说:“哥忙的不是寂寞,而是工作。”
网络中心副主任 黄国惠

      既做报纸编辑,又做网站新闻编辑不易;既要对得起受众和作者,又要对得起报社的期望更加不易。但读者和网友的鼓励及支持,让我在前行的路上有力量。
网络中心 黄质旭

      记者需要充足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扎实的文字功底、广阔的知识面,还应该具有快速进入陌生领域的能力。选择记者职业,那就意味着没有停留的脚步,要不断地提高自己。
专题部副主任 黄仕忠

      有人将报纸的版面称为除文字、图片之外的第三种语言。作为版式人员,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完善自己,奉上更多读者喜闻乐见的版面!
总编室 严冬远

      酸甜苦辣,细细体会。
专题部 刘烨禹

      总是感叹时间流逝,匆匆而过的光阴里留下多少付出与汗水。怀着执着的心面对每天的工作,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衷心祝愿河源晚报15岁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总编室 刘天周

      心有多高,路就有多远。网络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精彩!
网络中心副主任 张智然

      15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你的改革发展,目击了你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共同关注着社会,感受着生活,一起在风雨中走过,并且用心记录着。
                                专题部 刘碧珍

教育部全家福(左起):谢雨望、刘忠娥、黄向明。

为记者的职业而自豪

      时光荏苒,在河源晚报一呆就是十二个年头。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河源的快速发展与细微变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在这里,我们接触了不同的行业与不同的人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奔忙于街头巷尾,记录着点点滴滴,为这里的发展尽着自己的一份力。有时,我会为这个职业而自豪,为自己的付出而欣慰;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无力而神伤,为无法改变的现实而悲叹。
      从事媒体工作十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记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记者的责任不只在于揭露丑恶,更在于促进社会形成正义、和谐、高尚、道德的风气,在于引导人们从愚昧走向文明。记者不能只做事件的旁观者与记录者,在许多时候还应成为身体力行者,以自身的正气与良知树立新闻与新闻人的主流形象。
      做一个记者是光荣的,做一个有良知负责任的好记者是会受人尊敬的。

教育部主任  刘忠娥

与读者交流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晚报的日子里,我默默地在河源晚报·教育版这块土地上耕耘,虽然说不上收获丰收,但能够被读者称为“老师”,我很满足。
      面对全市的中小学生读者,作为一名编辑,我觉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为现在的学生富有个性、思想新潮、思维活跃,所以要编一份适合他们口味的报纸并不容易。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所需,我在报纸上公布了自己的QQ号码、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在工作之余,我通过这些工具和读者交流。每天上班,我首先做的就是打开电子邮箱,查看、处理读者发来的邮件。空余时间,我尽量上Q,和读者进行比较直接的交流,回答他们的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交流的读者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应付不过来。如今,与读者交流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在与读者的交流中,我收获很大,既了解了读者的所需,也找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做一名读者认可的“编外老师”。
教育部  黄向明

专题部“七小虎”(左起):肖青青、方志雄、张钢、黄仕忠、刘烨禹、刘碧珍、欧阳华。

我比晚报长十岁

      我25岁,晚报15岁。我比晚报长10岁。
      我的成长记录着个人的点点滴滴。晚报的成长却见证了河源这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进河源晚报,是在三年前,当时正是专题部成立和起步的阶段。作为一名专题记者,将市场的动态、企业的发展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事件如实记录,然后刊登在《生活杂志》的版块上,成了我最主要的工作。
      三年来,从最初的河源楼市、旅游天地、装饰天地、汽车周刊,再到现在的楼市周刊、畅游河源、家居生活、卫生健康、商情信息等等,无一不见证了河源蓬勃发展的点滴。尤其是每逢节假日,各种特刊、专刊、专题的出版,更是让我们和商家及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
      三年来,我也从记者转为了编辑。责任加重的同时,自己也稳重了许多。从最初的采访、写稿,到如今的策划、编稿,让我明白,一个城市在进步的同时,往往也让一个人变得更成熟。犹如我所在的晚报,十五年来,经历了大小事情,让一张市民化的报纸,变得更加亲民。
      虽然,我比晚报长10岁,但晚报却是我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专题部  肖青青

尊重自己是一名记者

      晚报九周岁的时候,我走进了晚报,一转眼,晚报十五周岁了。报长六年,我亦成熟了许多,收获了许多,6个365天的记者感言,付诸笔端可能只是薄薄的一页纸,几行字,那就是,年岁渐长,但愿依然坚守这份对职业的热忱和对理想的追求。正如一次电影颁奖会上,一位得到最佳女配角奖的老演员说:我很尊重我是一个演员,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我都尽力认真去演。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我很尊重我是一名记者,在没有闪光灯和奖杯的舞台上,我会尽一名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尽力地认真地去记录我们的时代,去见证我们的社会。
专题部副主任  张 钢

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

      光阴荏苒,一转眼晚报已经迎来了15岁生日,而我在晚报工作也已12年了。
      牵手晚报12载,互相见证着彼此的成长:我见证她从周二报长成了现在的周五报;她见证我由一个刚出校门的青涩小女孩到现在已为人母。我很荣幸,曾经历过晚报创刊以来其中的大部分历史,曾与这么多有趣的同事一起共事过。晚报于我,不只是职业履历表中的一段时间项,而是人生岁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晚报,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
      晚报15岁生日之际,祝愿她越走越好!总编室 叶宇芳

感动与泪水同在

      就这样离开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从此开始充满想象的职业生涯,在奔驰的岁月里一步步迈往成长。有很多欢笑很多泪水很多感动,总是希望用很多很多的努力去勾勒完美的画面,换取一个个微笑。我感激同仁包容我最初的笨拙与懵懂;感激大家的鼓励与帮助。也许,你们都不记得了,可是,那时候,一个简单的笑容都可以让我感到好安心。真的很谢谢你们。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这般融洽和谐,就像过去的十五年一样。十五年的兢兢业业,十五年的精益求精,十五年的风雨兼程,十五年的同舟共济……愿走过的路,春暖花开! 总编室 冯燕花



相关热词搜索:专题


上一篇:采访 我们时刻准备着
下一篇:风花雪月路 前行中有你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