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战士追忆河明亮战斗
李年高在讲述当时战斗的激烈。
“庆祝建党90周年 红色河源”特别报道
口述人:李年高 81岁
据和平县党史记载,1949 年4 月15 日,东二支主力三团与林镜秋所率的六团相互配合,主动出击,在和平县东部的河明亮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这次战斗毙敌 31 人,伤敌15 人,俘敌13 人,缴获机枪1 挺,步枪27 支,驳壳枪1 支,各种子弹2000多发。
“这次伏击战,是典型的‘围点打援’。”今年81 岁的李年高在回忆这次伏击战时说。1947 年,李年高在船塘参加了欧阳梧领导的长虹队,当时在三团团部任警卫员兼通讯员,参加了这次伏击战。
首次尝试“围点打援”
1949 年4 月14 日中午,郑群司令员率部一到和平嶂下,就与驻和东边纵政治部负责人魏南金以及六团团长林镜秋分析敌情,寻找战机,根据敌县警队叶培根中队正在优胜抢粮的这一敌情,决心实施“围点打援”,围敌彭寨乡公所这个“点”,打援救之敌,并旋即部署兵力。三团珠江队、六团一个中队及和东区民兵,包围国民党彭寨乡公所,三团九江、云南和桂林三个连,掩蔽待命,六团的两支小分队开往长沙径与公和坳分别戒备敌情。时至黄昏,各战斗部队就绪到位,战斗旋即打响。
果然不出所料,得知彭寨告急时,敌县政府即令在优胜的国民党叶培根中队,开向彭寨增援解围。这一切都在我军预料之中,战斗指挥部按计划指令继续佯攻彭寨,诱敌来援,同时撤回围攻彭寨的三团珠江队,与掩蔽待命的三团的九江、云南和桂林三个连队一起,急速向北挺进,务必在天亮前赶往河明亮伏击国民党县警叶培根中队。
五小时急行军
指挥部下达挺进命令时,已是 14 日深夜11 点多钟,距天亮仅五六个钟头,三团要摸黑赶到相距六十多华里的伏击地点河明亮。兵贵神速,时间非常紧迫,特别是刚刚参加佯攻彭寨的珠江队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好在玉竹坳的群众给每个战士盛上了一盒白饭,战士们便匆匆上路。行军中往下传口令,初时是“快速前进!”后来竟是“跑步前进!”部队经过五小时左右的急行军,终于到达了伏击地河明亮。
河明亮地形险要,群山叠嶂,山高林密。一条曲折蜿蜒的急流小河,由西北向东南流去,通往贝墩、彭寨的石阶路顺水延伸,小石路两旁为陡峭高峻的石山,形成一条长达五华里的榛莽峡谷。
来不及休息,15 日天刚蒙蒙亮,部队便在小河两边山上布伏,参战的云南队、桂林队、珠江队和九江队四个连队互为掎角,形成交叉火力网,卡住小河旁的石阶路,布好了“口袋”,单等敌人入“囊”。
战斗一度肉搏战
埋伏不到几分钟,敌叶培根中队果然从山脚下鱼溪口,排着长队,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可能叶培根也没有想到河明亮竟会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他们以为边纵部队这时还在围攻彭寨乡公所呢。
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 “打!”随着一声令下,我军依据有利地形,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一时还没有回过神来,慌乱地到处放枪,显得狼狈不堪,阵势大乱。10 分钟之后,嘹亮的冲锋号就吹响了,各参战部队战士一跃而起,冲杀下山,用刺刀厮杀。逃命无望的一些敌人,躲到石阶路旁茶亭里,妄图顽抗,后又冲出来寻觅逃路,正好与冲向茶亭的珠江队战士迎头相遇,双方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敌人企图爬过石壁,走险逃遁。九江队副连长黄卫枝端起机枪猛扫,好几个敌人葬身于峭壁下的石涧深潭。敌人一时溃不成军,少数敌军或隐身于密林,或钻进荆棘丛中,侥幸逃走。
一场围点打援的伏击战,历时不到一个钟头便胜利结束了,全歼敌县警叶培根中队。这场伏击战,敌人损兵折将,叶培根也受了重伤,抬到和平县城后不治而亡。县长黄梦周严令加强县城岗哨,防止边纵队远道偷袭,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当晚我部主力三团就由鱼溪、三联,进入距和平县城只有十五华里的上棉,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形势,辗转古寨,向龙川北部进军。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推进网吧连锁经营
下一篇:五部门专项清理收费公路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