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会诊”市区黄子洞桥下水浸难题开出“疗方”
本报讯(记者 黄仕忠)一下雨,桥下就浸,是何原因?前日,受市领导指示,市交通运输、公路、财政及源城区等相关负责人,到粤赣高速公路城北互通口西环路黄子洞桥进行现场“会诊”, 确认“病因”为路面标高较低,开出的“疗方”是将黄子洞河长约450 米的河床往下挖2米。
进入汛期以来,每下一场大雨,位于粤赣高速城北互通口黄子洞桥桥下的路段就会发生水浸,给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带来极大不便。据公路部门的养护人员介绍,该路段也成为了他们的头痛路。遇到大雨时,积水路段长有120 多米,最宽处有25 米多,积水面积达250 多平方米,积水最深处达40 多厘米。一下大雨时,养护人员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拉起了警示带,并放上了铁制的指示牌指引通过该路段的车辆,但铁制指示牌往往放到晚上就被偷走了。改用了木制的指示牌同样也被偷走,让他们感到很无奈。为排水,公路系统的工人正在路旁开挖一条长约100 多米的临时排水沟,将路面积水引到路旁的人工河里去。
粤赣高速城北互通口黄子洞桥桥下屡遭水浸,引起了市委书记陈建华的重视。他要求相关部门妥善解决该路段水浸问题。前日,副市长谢春森率相关负责人到西环路水浸路段,寻求解决办法。经现场“会诊”认为,造成此路段积水的主要原因是,受高速公路黄子洞立交桥净空要求影响,该路段在设计建设时的路面标高较低,公路排水涵管的排水口标高与排入的黄子洞河的常年水位标高基本持平,在大雨时因黄子洞河水位上升,公路排水管也被浸,无法正常排水,致使地势较低的该路段路面积水。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将黄子洞河长约450 米的河床往下挖2 米左右,这样,高度约在河面下1.4 米的排水管才能排出水来,才不会再次发生水浸。
据了解,下一步相关部门将会拿出初步方案,进行商讨,以争取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上一篇:解决监管薄弱环节 重点抓农产品质量
下一篇:跆拳道受到越来越多河源青少年喜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