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跆拳道受到越来越多河源青少年喜爱

跆拳道正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 

     6 月22 日晚,位于兴源路的新东方跆拳道馆内,几十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在练习踢腿,前踢、抡踢、下踢……一招一式,一丝不苟。

      跆拳道,以其威猛、潇洒的姿势而渐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因其“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而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同。在我市,练习这一项运动的青少年已达5000多人。

      在散打、武术、拳击等传统技击项目日渐势微的今天,跆拳道为何会受到市民的青睐?为解开这一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

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

      我市第一家跆拳道馆出现在 2005 年。它的创始人是现市跆拳道协会的秘书长谢庆丰。“刚创办时,一期才有60 多人。”谢庆丰说,当时,跆拳道尚是新兴项目,市民对它认识不深,多有误解。

      “我家小孩本来就调皮,学了这个,会不会更好动了?”谢庆丰说,很多家长都抱有类似的疑虑,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学习。

      侠以武犯禁——这是民间对技击项目的普遍看法。另一方面,与经济发达的广州等地相比,“健康运动”还没有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在广州,家长都想把小孩送去学习,强健身体,但很多小孩不愿意,怕累;在河源就恰好相反。”

      由于观念的禁锢,跆拳道项目在我市的推广举步维艰。到2008 年,全市仅有两家道馆,每期招收的学员不足一百人。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这一项目发展的转折点。由于中国选手在跆拳道项目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市民对这一运动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长知道了跆拳道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一个项目,了解到它的健身价值。” 谢庆丰说,奥运会过后,很多家长都主动把小孩送过来学习,“去年,我们一个班就招收了250多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 10 家跆拳道馆,遍布五县一区,参与项目的人数有5000多人。

“跆拳”之外“道”的教授

      与其它技击项目不同的是,跆拳道在教授“跆”和“拳”的同时,更注重“道”的传授。这是它被社会广为认同和赞赏的关键。

      “学习跆拳道的第一课,就是礼仪。”谢庆丰说,每个学员在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时,老师都会要求他们“立正,向长辈敬礼”。不仅是在道馆内,这些礼仪规范还要求学员在学校、家里和社会上都能始终遵守。“很多家长都向我们反映,小孩学习跆拳道后,在家里懂礼貌多了。”谢庆丰说。

      这也是跆拳道能走进学校的重要因素。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多家中小学在校内开展跆拳道推广课。

      而更让家长欣喜的是,跆拳道包含的“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精神也在逐渐改变着自己孩子的性格。一个曾姓家长对记者说,小孩在练习跆拳道后,不但“见人很有礼貌,做事自觉,性格也变得坚强、开朗起来”。

      谢庆丰解释说,跆拳道的练习对青少年儿童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它既树立练习者忍让谦虚、礼仪待人的美德,同时培养其英勇无畏、坚韧向上的作风。“平时的训练很辛苦,大家都能坚持。”谢庆丰说,一个小孩在一个人时可能做不了10 个俯卧撑,但大家一起练习, 50个也能坚持。

      另外让家长比较放心的是,跆拳道让孩子们能保持一个旺盛的精力,这对学业很有帮助。市二中的林森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她不但曾荣获广东省跆拳道锦标赛女子中学组搏击赛冠军,入选跆拳道国家示范队,去年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源中学。

项目发展势头喜人

      外塑形象,内增气质——跆拳道的锻炼和教育价值已逐渐被更多的市民认知,也让这项运动在我市的发展势头喜人。据了解,我市已有10 多人次获得省跆拳道比赛的冠军;在2010 年的中韩交流赛上,我市有8 人参赛,5 人获奖;此外,林森森、廖振鹏还入选了跆拳道国家示范团。

      而在今年举行的广东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市也将第一次派代表团参赛。

      谢庆丰说,今后将通过节假日推广、跆拳道进校园等方式,让跆拳道的价值被更多人所熟知,让更多人喜爱上这项运动。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各部门“会诊”市区黄子洞桥下水浸难题开出“疗方”
下一篇:建起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市总工会基建工作受到肯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