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水上居民”上了岸 “被绳绑缚孩子”获“解放”

 

     采访对象:周喜全

      职业:上岸的水上人家

      上午的阳光颇为明媚,江水平静清澈,沿着东堤路的人行道,缓缓而行,眺望江面,是我闲暇时最爱做的事情,尽管江面上已经没有了“房船”的踪迹,我和家人已经不用在水上生活。

      是的,我们上岸了,到11 月15 日刚好半年,脚踏实地地生活。我的新家在源城区青云路东巷3-1 号,一栋普通的两层小楼房,一楼是厨房、客厅和一间卧室,二楼则是客厅和卧室,我们一家六口便居住在这里。虽然房子是租的,家电有些简单,但陆地上的生活宁静而安全,这更是真真切切的。

      我是一位老船民,在船上漂泊了大半辈子,对“船”和“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也吃够了水上生活的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光是暂时的,到八十年代初船舶已经破旧不堪,而且由于船体多是水泥结构,船质差,每逢洪水季节就险象环生,特别是有了孙子孙女们后,更是担心他们的安全,可以说一到刮风下雨的夜晚,心里就没底,生怕大雨水位暴涨,发生走锚等事故。

      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岸上有一隅之地可安身,只要能住下我们一家人,即使是一个小棚子也愿意。到了今年2 月份,我的心愿变为现实。市里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解决水上居民安置问题,事情的进展相当快。我家拿到了5 万元的补偿款和3 万元的船款,共计8 万元。5 月份,大家收锚交船,正式离水上岸,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将家人的户口从广西迁到了河源,入户后全家将与本地居民享受同样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培训等各项福利。现在孙子和孙女都在源城区一中读初中,其中一个快要升高中了,几年前为了他们的上学问题到处奔波,寻找媒体帮忙的事不会再出现了。而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上岸以后,碰上风雨夜,大家都一觉睡到了天亮,特别是孩子们,不用半夜惊醒,惶恐不安了。

      我很关注河源的发展,差不多天天都会看报纸,看着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倍感欣慰,因为我也是河源人。

      背景:

      完成市区“两江”水上居民安置工程是今年我市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水上居民多为外籍船民,主要来自广西藤县,此外还有源城籍、东源籍、龙川籍的本地船民。其安置工程的范围主要在“两江”市区段,主要有三类船:住家船,捕鱼船和交通自用船,餐饮船。重点是住家船的清理和船民的安置,并最终实现水上居民上岸定居,转产转业。

      今年2 月18 日,市委书记陈建华在对市区水上居民生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后表示,解决水上居民安置问题,“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他要求各方要积极 “给力”,让水上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市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水上居民的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并制定安置方案,采取补偿款等形式,让800 多水上居民在年底前全部上岸。今年5月,第一批水上居民上岸生活,6 月底前全面完成安置工程。此外,后续的帮扶工作将陆续开展。

      本报记者 黄丹/文 谭兴孚/图






上一篇:我市将为23600家农户配置科学储粮示范仓
下一篇:交警明查暗访发现市区多数校车正规但部分校车有问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