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交警明查暗访发现市区多数校车正规但部分校车有问题

校车作为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安全很重要。

      11 月16 日甘肃正宁发生的校车惨祸,让校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家有小孩的家长们,更是担忧。那么我市的校车是否也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超员的情况呢?11 月 21 日到22 日,记者跟随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以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市区接送学生的校车进行检查,发现多数校车比较正规,但一些幼儿园或小学在校车使用中仍然存在违规使用面包车接送学生、校车无明确标识、超载等现象。

车内学生一人一座

      时间:21日16时

      地点:大同路与永福路交叉路口

      当日16 时许,记者与交警来到市区大同路与永福路交叉路口。“这里经过的校车比较多,接送对象多为幼儿园的孩子和小学生。”负责该路段交通的市交警直属一大队东埔中队中队长何任流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路口不远处有一所学校,大门口已经有10 来辆接送学生的校车提前来到等待学生放学,几乎都是核载20 座以上的中大型客车。看到学生们已经陆续上车,车子往路口驶来,记者跟随交警迅速上前,拦下校车,重点检查校车是否持有《校车许可证》,检查校车驾驶人是否持有《校车驾驶人证》,并登上一辆校车进行检查。记者在车内看到,车上有教职工,靠前的座位已经坐满,而后排的学生则是一人两座,车上有不少空余的座位,不存在超载的情况。

      在随后检查的四五辆校车中,车内均有空位,也未发现超载情况,基本符合校园交通安全的要求。执勤交警告诉记者,应该是受甘肃校车事故的影响,近来他们检查的接送学生车辆大多数无超载现象。

使用面包车接送学生

      时间:21日16时25分

      地点:河源大道南

      被交警截停的两辆校车,一辆负责接送源城区某希望外语幼儿园的孩子,另一辆负责接送新市区一艺术幼儿园的孩子。该希望外语幼儿园的校车比较正规,黄色车身上有专用标识,但其最大的问题是超载,一辆面包车竟然载了16人,记者看到前排驾驶员座位后面,有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司机坐着。面对交警的检查,一位自称是园长的年轻女子辩解,校车只多载了一两个人。交警随即对超载学生进行安全转运。

      而艺术幼儿园的“校车”则是辆白色面包车,车身既没有刷成深黄色,上面也没有任何标识,司机被交警叫下车后,并没有说话,记者看到他脚上穿着一双拖鞋。车厢里坐着七八个小朋友和一位年轻女老师。小朋友们告诉记者,他们天天都是坐这部车回家的。

      “这部车就是典型的黑校车,情况比较严重。”现场,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肖戈表示,将扣押这部违规接送学生的面包车,并到该幼儿园详细了解校车的管理情况。

      据了解,在21 日下午的检查校车行动中,市交警直属一大队及东埔、城镇中队共出警90 人次,检查校车84 辆,其中有4 辆超载,一辆违规使用面包车接送学生。

违规车辆还在使用

     时间:22日上午7时至8时30分

     地点:新市区

      为进一步了解和查处市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是否认真执行全市校车安全大检查,22 日上午,记者跟随东埔中队中队长何任流再次上路,在新市区展开暗访。

      上午7 时,正是校车开始接孩子到学校的时候。从河源大道驶入新江一路,迎面便看见一辆黄色中巴,车身上面有显眼的校车标识,记者看到车上只坐了两三个小孩。继续行驶,道路两旁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学生,背着书包,间或有标着某某幼儿园或某某实验小学的校车驶过,均未发现违规现象。

      西一路、站前路、建设大道、文昌路、长安街,都可以见到忙着接小朋友的校车,但没有发现校车安全违规现象。但7 时43 分,在长安街靠中山大道附近,记者看到一辆黄色金杯面包车开过,车身没有任何标识,也没有看到车牌。“肯定违规!”何任流调转车头,跟在面包车的后面。

      只见无牌面包车停在一栋楼前,一位市民牵着小孩快步走到车前,小孩上了车,车子往中山大道开去,在其调转车头往红星路方向时,记者透过打开的车窗看到,30 多岁的司机一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则夹着香烟。按照规定,驾驶车辆时是不允许抽烟的。

      无牌面包车一路接了3 个小孩。到河源大道长安医院路段,车子又停了下来。已经到了7 时56 分,这时对面一位阿婆牵着小孙子翻过路中央的绿化带,急匆匆朝校车走过来,此时路上公交车、小车多了起来,路中间的阿婆和小朋友真让人捏了一把冷汗。随后,一位女子从车上下来,将小朋友接上车。

      面包车又到祥兴路、站前路接了数人,“十有八九超载了。”何任流告诉记者,打算将这辆无牌“校车” 逮住,并找到该车所属的幼儿园。可在站前路加油站路段,面包车突然改变方向,加速驶进了路边一片菜地,从中间小路颠簸着钻入了居民区,很快不见了踪影。

      “应该是发现有人跟着,所以溜了。”何任流有些懊恼,表示只要这辆违规校车再上路,肯定逃不过交警部门的手心。

地毯式排查校车安全 严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日前我市交警、教育部门继续推进校车安全整治行动,对校车安全展开地毯式排查,严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据了解,针对部分校车存在交通违法行为,校车标识不清、数量上报不准确的情况,我市将继续深入开展校车整治专项行动,各级交警部门要进园入校,对校车进行全面核查,建立校车档案,联合安监、交通、教育等部门,齐抓共管做好校车的交通安全管理,同时要结合“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设卡检查,严格执法,全力查处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做好校车的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求各地各校在10 月份开展校车安全大排查的基础上,于本月25 日前对有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再进行一次地毯式排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抓好整改,消除安全隐患,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校车驾驶员和接送学生教职工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完善跟车、验车制度,积极推进校车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工作,要求尚未安装的校车,11 月底前强制安装,以更好地全面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监管,保证行车安全。

      市教育局表示,各地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于使用未符合校车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幼儿)和校车超载的学校(幼儿园),一经发现立即吊销办学许可证,取消办园资格。

校车有严格标准

     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敲响了安全警钟,“校车”成了大家在市区热议的话题。什么样的校车才是合乎规范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少数幼儿园对校车安全规范知之甚少。

     在市区一家违规使用面包车接送学生的幼儿园里,交警对该幼儿园违规使用面包车接送学生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责令整改。年轻的女园长叫苦不迭,称幼儿园有200 名小朋友,但仅有一辆正规的核载9 人校车,最近交警、教育局再三强调不许超载,一辆校车实在难以应付,所以便借了一辆面包车接送学生。

      当交警问校车要怎样才合标准时,园长想了一会儿,表示校车应该就是面包车。这一回答让交警感觉啼笑皆非。

      而在该幼儿园的校车里,交警检查发现车上灭火器阀门已经失效,疑为已使用过的灭火器。据了解,灭火器作为车辆遇险时最重要的应急设施之一,是校车必须配备的。

      记者从市区交警、教育部门了解到,校车应符合专用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要有校车字样标识、外观喷涂,此外还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资质及包括灭火设备在内的车内配套设施等有严格要求。

校车违规应举报

     市民叶女士的儿子在新市区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学,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小孩放学后就由幼儿园的校车送回家。叶女士了解到,幼儿园有一辆中巴和一辆面包车,平时孩子就坐面包车回家,一般都不会超载。但有一次幼儿园郊游回来,叶女士去接儿子时,却发现面包车里挤得满满的,当时就吓了一跳,但转念一想,这毕竟是特殊情况,于是没有说什么。

      “看了电视上的校车事故新闻,我想以后碰上这种事,应该坚决向幼儿园反映,万一出事故就惨了。”叶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家长对校车安全十分重视,但却透出一丝无奈。“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幼儿园的校车是否合格,管理方应该负起责,确保校车的绝对安全。”也有家长表示,作为家长一方,要从近来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坚决不让孩子乘坐无牌无证车辆。

我市有近600台校车

     10 月26 日到11 月9 日,市教育部门对全市校车进行了一次大排查。

     数据显示,我市现有校车589 辆。校车来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学校幼儿园购买;二是由学校幼儿园租赁。589 辆校车中,租用的有176 台,占校车总数的30%;安装GPS 的有 346 辆,占校车总数的59%;有校车标识的441 辆,占校车总数的75%;所有校车均购买了交强险。

      而据源城交警部门统计,目前市区共有中小学校62 所,其中村镇中小学校27所,共拥有75辆专用或非专用校车(专用校车26辆)。市区共有幼儿园 75所,其中村镇幼儿园29所,共有121 辆幼儿园接送车(专用校车5 辆)。市区校车、幼儿园接送车总共196辆。

本报记者 黄丹 文/图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2495






上一篇:“水上居民”上了岸 “被绳绑缚孩子”获“解放”
下一篇:我市借农博会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