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 聚餐 学生将暑假当“消费节”令家长“鸭梨山大”
暑期快过去一半了,放假的学生们都干什么了,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外,学生们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旅游、K 歌、聚餐、玩游戏……学生族俨然成了暑假消费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多的花销几千元,少的也有数百元,家长们普遍反映暑假期间孩子的花费高过上学。
商家:数码产品受追捧
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在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前晚,记者在市区兴源路一家大型数码产品卖场看到,很多顾客在苹果、三星等几大品牌的销售专柜前挑选智能手机,购买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
记者在该卖场看到,除了父母陪同孩子来购买外,还有学生结伴出来一起挑选,他们主要购买的数码产品是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记者走访发现,一些精明的商家也做起了促销,有的凭学生证就能享受到折扣优惠,一款原价为1500 元的数码相机,学生本人凭学生证原件就能以988元的价格购得。
家长:暑期花费比上学多嘉敏同学今年上高一,放暑假前就跟父母说要去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嘉敏的父母本想着报团出游,可是嘉敏坚持要自助游,父母也依了孩子的想法,结果花了近 5000元。
记者走访发现,到一些消费较高的西餐厅、甜品屋等消费的群体不再是以白领为主,学生也成为这些场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市区一家甜品屋,几位高中生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记者看到,这里的普通饮品都需要20 元左右一杯,点心的价格也不菲。其中一名叫小琪的学生告诉记者,父母都要上班没空陪她,她经常和同学聚会,而聚会的地点一般在商场,既可以逛街又可以吃东西,有时候还一起去看电影。“爸妈给了我1000 元,让我暑假里计划着花。”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也花不了几千元,这个暑假还没过半,我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2000 多元了,这样下去,吃不消啊。”市民吴先生抱怨压力不小。吴先生告诉记者,前一天他陪孩子玩了一个下午,去游戏室玩电动游戏花了上百元,加上晚餐,又花了100多元。
专家:多锻炼少花销
河职院心理咨询中心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父母不能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要教育引导孩子不要攀比,要有选择性地理智消费。与到高消费场所及参加各种游戏等以纯玩乐、享受为目的的消费相比,孩子运动健身、参加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消费,既可以放松身心,还有锻炼身体、提高文化修养等作用。
这名老师提醒家长,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不必通过花大价钱带孩子远游来增长孩子的见识,可以带孩子到郊区、农村游玩增长见识。还可以到图书馆、书店看书,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同样能达到亲近自然、开阔视野的目的。
见习记者 曹志成
相关言论
父母该怎样爱孩子
“这东西怎么比大人用的东西还贵?!”逛儿童用品商店时,这句话应该是最让人耳熟能详的 “抱怨”了。确实,这年头,无论是服装、玩具,还是暑假班、特长培训,只要是涉及到儿童消费,无不贵得吓人。但即便如此,许多父母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消费,儿童消费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无法承受之重。
当前日益升级的儿童贵族消费现象,固然和社会上的享乐之风,甚至物价上涨有某种联系,但其根源却在于家庭教育的理性缺失,在于父母们的容忍和纵容。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是父母的中心,更是老人的掌上明珠,因此即便是省吃俭用,为人父母者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
此外,社会消费大环境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消费心理。孩子的钱才最好赚,一些商家在广告和促销中把目标瞄准孩子,挖空心思大做文章。以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为例,过去一本普通读物只要几块钱,现在的商家纷纷推出精装本,内容没有变,价格却翻了好几倍,玩具、服装等方面更是如此。在商家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容易养成高消费习惯。
不少家庭都较以前富裕了,父母关爱孩子,加大教育投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亦是应该和必要的。但是金钱堆不成“出息”,为孩子花钱也要有“度”,如果爱孩子变成害孩子,肯定不是家长们的初衷。如果孩子平时大手大脚惯了,一旦手头发紧,便常常不依不饶地缠着父母要,或是想方设法向亲友、同学借钱、骗钱去“风光”,甚至不惜去偷抢。因为金钱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害了孩子。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为人父母者该如何去爱孩子,值得我们深思。有句话说得好:“儿童们的毛病,根源往往出在成年人身上。”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们千万不能一边嚷着要孩子节约一边又拿钱让他大肆高消费。
晨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