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昨日召开

市委委员表决通过全会《决议》。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昨日召开

探索符合河源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

     本报讯(吴志坚 刘曦)昨日,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市区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研究今年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会上,市委书记何忠友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为人民幸福而发展》的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建文对我市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会议提出,要努力实施好生态经济、宜居城乡、善治河源、文化河源 “四大战略”,突出绿色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谋划打造“广东绿谷”;突出集聚集约发展,提升园区质量效益,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兴起招商引资热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突出特色提质发展,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和乡村洁净优美,建设宜居优美城乡;突出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文化河源;突出包容和谐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善治幸福社会。

      会议强调,为人民幸福而发展,关键在于抓落实。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抓落实上强责任、想办法、出实招,弘扬新时期河源人精神,提升发展凝聚力;打造优良发展环境,提升竞争软实力;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提升干部执行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为人民幸福而发展的保障。

      会议指出,河源人民要实现幸福,就一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拼搏奋斗;要以拼搏奋斗的精神状态,探索出一条符合河源山区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会议要求,要通过“三赛”活动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以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抓落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要有科学考核机制,干部干得好要奖励,干不好就要处罚。

      其间,与会人员对主题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发表意见,各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焦点关注 

      把河源打造成“广东绿谷”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河源打造成“广东绿谷”。这一战略谋划,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什么是“广东绿谷”?报告提出,河源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紧邻珠三角的良好区位等优势,有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供学习,具有后发优势。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将河源谋划打造成“广东绿谷”。

      “广东绿谷”是我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重要载体;打造“绿谷”是谋划河源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报告提出,要依托250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这一核心区,着力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群,把“广东绿谷”打造成我市经济崛起的“发展之谷”;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环境质量,把“广东绿谷”打造成我市绿色崛起的“生态之谷”;坚持“绿富双赢”,不断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把“广东绿谷”打造成我市人民奔康致富的“幸福之谷”。

      如何建设好“绿谷”,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论证,科学规划,大胆实践,坚持不懈,扎实推进。为此,报告从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方面对建设“绿谷”进行谋划。

     

何忠友:首先是“发展之谷”

      市委书记何忠友强调,“广东绿谷”首先是一个“发展之谷”,是我市今后科学发展的理念、路径、方向三者结合的一个载体。

      “生态,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责任;发展,则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他说,河源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三者结合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最终落实点就在“发展”上,所以,报告中出现得最多的词是“发展”,“‘广东绿谷’首先是发展之谷,而不是一个公园,我们谋划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建立现代高端制造业等,最终就是解决发展问题。”

      同时,何忠友指出,“广东绿谷”的建设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生态与发展互相促进、良性循环,是一个“生态之谷”,也是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幸福之谷”。

     

 龚佐林:打造“绿谷”要学习硅谷精神

      “‘绿谷’的‘绿’并非单单指生态,而是一个综合的科学发展的概念。”市政协主席龚佐林指出,打造“广东绿谷”要始终把“保护生态”牢记于心,做到发展与保护相结合。

      她说,“绿谷”并非大自然天赐,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也不仅仅是口号,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她指出,打造绿谷,可以借鉴“硅谷人”的精神:只争朝夕,时不我待;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聚精会神,殚精竭力;不计名利,无私奉献。

            

蓝岸:“绿谷”是抢不走的新概念

      和平县委书记蓝岸说,“广东绿谷”的提法,突出了我市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优势。“河源山好、水好、空气好,怎么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蓝岸说,首先,要有一个概念,“广东绿谷”就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战略谋划。

      他说,市高新区在建设时也曾提出“光谷”的概念,但因为人才、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尚不完备,最后“流产”,但“绿谷”这一概念,把握住了河源最大的优势——生态,谁也“抢”不走。

      蓝岸说,要进一步完善概念,丰富内容,把“绿谷”这篇文章做好。

      本报记者 蒋安春 吴志坚 刘曦

     

彭建文在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强调

更多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本报讯(记者 刘曦 吴志坚)在昨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建文就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全力以赴,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据悉,上半年我市围绕“拓平台、抓招商、上项目,打偷采、拆违建、强队伍,修路、治水、种树”的总体思路,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缓中趋稳,上半年基本实现了稳增长目标。

      针对下半年的工作部署,彭建文指出,我市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与城市环境“双优化”、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 “双转型”。彭建文强调,下半年重点要做到六个“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确保工业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一方面通过领导联系企业的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目前生产上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帮助企业抢订单,同时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抓好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新一轮的大招商活动,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人脉关系,主动出击、主动对接、主动洽谈,大动作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力以赴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破解用地难题、资金难题、用工难题、减负难题;全力以赴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高端旅游产业、矿产精深加工业、水资源产业;全力以赴实现财税收入“两个确保”(确保完成年度收入任务,确保收入总量在全省“后有追兵”),培育财源税源,做好收入征管;全力以赴改善民生,以“十件实事”为重要抓手,把公共资源进一步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倾斜,更多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报告》解读之“四大战略”

     

   关键词:生态经济

      报告点睛:突出绿色转型发展,谋划打造“广东绿谷”;突出集聚集约发展,提升园区质量效益。

      解读:

      “广东绿谷”,既是我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一句响亮口号,也为我市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性目标,是我市作为生态发展区,实现“绿富双赢”的一张新蓝图和一次新探索。

      报告中,对于如何打造效益园区有诸多值得关注的新举措:一是以建设环珠三角新兴产业聚集地为导向,探索“四区”(市高新区、源城工业园区、东源工业园区和紫金临江、古竹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园区土地集约化开发和商业化经营、园区设施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管理;三是建立“一把手”抓招商的工作机制;四是围绕“四新”等新型高端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缺失环节大力招商。

     

   关键词:宜居城乡

      报告点睛:要按照“强化功能、提升品质、突出生态、宜居宜游”的要求,突出客家、生态、山水等特色,推动城市提质扩容和乡村洁净优美,丰富内涵、提高品位,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解读:

      打造宜居城乡要“内外兼修”。修外功,着重于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优、南扩北连、中心提升”,重点是实施跨江发展战略;修内功,则是通过“创模”、“创文”、 “创园”等系列创建活动,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和市民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宜居”不再重城市而轻乡村。

     

   关键词:文化河源

      报告点睛:要突出文化引领,加快建设文化河源,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河源文化崛起

      解读:

      教育,依然是“文化河源”要优先发展的事业,市博爱学校、市卫生学校等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夯实我市创建教育强市的基础;此外,报告突出阐述了“文化惠民”,提出将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基础设施,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同时,要重点扶持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娱乐展演、恐龙文化创意、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善治河源

      报告点睛:要顺应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高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普惠型民生福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发展包容性和社会和谐度,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解读:

      善治河源的两个重点是保障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在保障民生方面,报告不但对如何保障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作出部署,还强调了对外来人员的民生保障,让人眼前一亮,如要切实解决外来工医疗保障问题、改善异地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等。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报告提出政府要加快简政放权步伐,加快培育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善治河源”的必然要求。政府要如何善治?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要转变执政理念,如果什么都大包大揽,既是行政资源的浪费,也难以处理好日渐繁杂的社会事务。要解决政府“重审批、轻监管”的弊病,就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对政府职能进行“宽予严管”的职能转变。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中国联通“乒乓在沃”乒乓球河源选拔赛举行
下一篇:我市召开市直新闻单位 “三打两建” 宣传专题研究会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