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采取措施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立四级监督体系

      东源县义合镇干净整洁的街道。各县区将结合创建宜居城乡等工作,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环境整治。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如何治理农村垃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我市开始尝试破题之举,专门出台考核方案,对县区进行综合考核,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最后的县区“一把手”实行诫勉谈话。前天,市政府与各县区签定责任书,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行动。

 

多举措完善设施建设

      解决农村垃圾问题,首当其冲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在全市各乡镇建设1 座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各自然村建成1 个以上垃圾收集点;到2013 年,各县区至少建成1 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焚烧厂,实现一县一场, 2014年起全部投入正常运营。

      不过,就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与完善的问题,部分乡镇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映,农村垃圾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资金,单单靠镇(乡)政府、村委会等方面的投入显然不现实。值得欣慰的是,为确保此次城乡清洁行动取得成效,我市专门制定了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方案,从市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县区环卫设施的建设,对在2014 年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焚烧厂并投入正常运营的县区,给予100万元的补助;对在今年底前完成转运站建设的乡镇,给予每个转运站10万元补助。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资金补助。

 

建立四级监督体系

      资金瓶颈的问题得以破解,但行动该如何开展?市委书记何忠友指出,要将“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列为“三赛”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督查制度,由市督查县、县督查镇、镇督查村,村督查户,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逐步形成市、县、镇、村四级监督体系,确保步步有落实,项项抓到位,不断把农村清洁工程推向深入。

      如何强化督办,使行动得以有效推进和落实?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建立“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督查制度,从市直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根据各县区、乡镇、村工作方案,采取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领导重视、进展迅速、效果明显的将给予表彰鼓励,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则进行通报批评,特别是对工作持续靠后并产生恶劣影响的将实行诫勉谈话、黄牌警告。

 

“一把手”或被诫勉谈话

      工作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全市“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的开展和成效。而检验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依据,在于从严考核。

      对此,我市专门出台考核方案,对县区进行综合考核。“对组织领导、工作计划、经费落实、宣传发动等11 项内容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依据考核实绩兑现奖惩。”副市长李扬达说,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进展快、效果明显的县区,我市将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反之,我市将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最后的县区“一把手”实行诫勉谈话。此外,在此次大行动中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并于今年9 月 30 日前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我市将给予通报表扬并一次性奖励 100万元。

 

目的在于创建宜居乡村

      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行动,不仅仅是为了使“三边”(路边、河边、池边)区域的垃圾得到根本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此项行动,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生态文明的宜居乡村。

      “要把农村清洁工程建成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健康工程’、 ‘幸福工程’,努力开创我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何忠友说,在开展专项行动的过程中,各县区要将此次专项规划与创建宜居城乡、宜居村镇“六个一”、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文明村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突出抓好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路街亮化和室内外净化,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整体形象,建设环境优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

      本报记者 吴志坚






上一篇:我市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下一篇:专家到紫金县开展客家文化调研活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