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扶贫“双到”工作获实效 助4.21万户18万余人脱贫
本报讯(记者 吴志坚)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东源涧头镇洋潭村打造了柠檬、油茶、珍稀林木3 个“千亩基地”,每到丰产期,这3 个基地的收入可达到1000 万元。这是我市扶贫“双到”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7 月底,我市已累计投入扶贫 “双到”资金16.11 亿元,帮助全市 4.21 万户18 万多人脱贫,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109 元,已基本实现省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
据介绍,累计投入的16.11 亿元,让每个贫困村平均分得506.6 万元,让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显著加强。在册的318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了3 万元,平均达到5.36 万元,而2008 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 万元以上的仅有74 个。贫困村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仅在 2010 年到2011 年两年时间,就建设硬底化村道1321 公里;7 万多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新建村公共文化卫生设施1450宗。
据悉,为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我市在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实施产业、教育、金融等多方面扶贫,鼓励和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开发各种资源,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据了解,目前全市318 个贫困村已建立 1221 个生产经营项目,平均每个村3.84 个项目;85%的省定贫困村建立起1—2 个村级主导产业或特殊产业,81%的贫困户已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种养大户等的带动,实施产业化经营。
此外,为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今后,我市将通过“公司+ 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引导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让每个贫困户至少参加一个产业基地或一个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