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河源“两地文化”论坛举行 畅谈“构建河源文化自信”

我市红色文化引人注目。本报记者陈仕平摄 

     本报讯(记者 周秦)昨日,我市举行河源“两地文化”论坛—— “构建河源文化自信”理论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善平在会上指出,要用高度历史责任感,不断挖掘“两地文化”内涵。来自市内外专家、学者及本土研究人员从河源古村、客家文学、红色历史等方面,提出对“构建河源文化自信”的看法。

      会上,吴善平启动河源“两地文化”论坛,为众多关注“两地文化”的市民开辟发声渠道,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专家学者:

             多角度解读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确立“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 “两地文化”定位。作为年轻的地级市,河源如何构建文化自信,与会专家对此做出了详尽解读。

      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黄淼章认为,河源成功举办世客会,让世界客家认同 “客家古邑”文化定位,为河源发展提供了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

      “河源是研究客家文化的一块宝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房学嘉说,河源近年的研究成果增多,发现文化价值就会自觉宣传、推广。这是河源文化自信的表现。 “河源‘两地文化’实质上是平民文化、群众文化。”暨南大学历史地理中心王元林教授如是说。他认为,河源自然环境优美,在传统山区保留着文化遗存,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自信正表现在其生命力”。

             

                   热心网友

              多从生活认知谈自信

      市民只要登录河源新闻网点击相关主页(详见:http://bbs.hynews.org/forum-150-1.html),就能参与“两地文化” 讨论。关于构建“河源文化自信”,得到网友热情参与。截至昨日下午6点,网友发帖数量逾千个。

      河源拥有古老的历史。网友 “古邑小伙”说,七八千年前,看巴蜀文化;五六千年前,看中原文化;两三千年前,就得看客家文化。对于河源的客家文化不要妄自菲薄(详见:http://bbs.hynews.org/thread-309132-1-1.html)。

      众网友对我市文化建设表示肯定。网友“纯情小分队”认为,从提出“客家古邑”到成功举办世客会,河源仅用一年的时间,创造大陆申办世客会的奇迹。因此,对于构建河源文化自信,我们应该有信心。

        

                   挖掘研究:

               擦亮“两地文化”品牌

      专家们认为,“两地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涵丰富,既指出河源对岭南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又指出河源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二是特色鲜明,河源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三是遗产众多,河源保留有众多文物古迹、大批古民居、众多革命遗址和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地位重要,历史上的河源既是政治军事统领地,又是客家先民始源地;既是赵佗的开基之地,又是孙中山的入粤始祖地。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我市明确提出“突出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河源”的要求。吴善平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强调说,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不断挖掘擦亮“两地文化”品牌。围绕擦亮“两地文化”品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河源文化影响力。

 

 

新闻1+1

依托两支重要力量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本报讯(记者 周秦)记者昨日从河源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换届暨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获悉,蒋武生、刘路红分别当选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会长、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善平出席会议并向当选会长颁发证书。

      据悉,新一届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将健全组织机构、促进会务工作常态化,加强会员间交流来往;以两地文化论坛为依托,召开学术研讨会,启动“两地文化”研究热潮;通过招标的方式组织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是在我市确定“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城市形象定位,全市上下为提高河源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河源,打造红色河源特色文化的背景下成立的。

      吴善平指出,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和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是传承、弘扬和发展我市优秀历史文化的两支重要力量。两个研究会要积极主动开展“两地文化”挖掘研究工作,广泛联系省内外、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各方面人士,深入开展“两地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多出高质量的文化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两地文化”内涵,扩大河源文化影响力。






上一篇:我市扶贫“双到”工作获实效 助4.21万户18万余人脱贫
下一篇:紫金县森林消防大队开展森林防火培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