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领略客家风情共赏多彩民俗 “民间艺术巡游”引人注目

    

 来自连平县的民俗表演队

花车上的客家妹

和平席拳棍

     璀璨的民间艺术,流动的客家风情。昨日,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客家古邑民间艺术巡游”在市区盛大上演,来自五县一区的21支队伍、1100多人参加巡游演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观赏。

     上午10 时,伴随着喜庆的腰鼓声,由一辆主题彩车带领的巡游队伍从市文化馆门口出发,形成了一组组充满客家风情的流动画卷。“打头阵”的是来自源城区的十头醒狮,它们摇头摆尾,欢舞跳跃,一条翻搅飞腾的“金龙”则紧随其后,将节日的喜悦气氛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播撒。

     看,拿着大刀长矛的“蓝大将军”巡游队伍过来了,穿着畲族服饰的小伙子个个精神抖擞,威武不凡;听,“梆梆梆……”,一群客家少女用柴刀敲击腰间竹板,跳着节奏轻快的竹竿舞正在走来;咦,小巧精致的手擎木偶也从舞台走到街头了,“他们”一个个吹敲拉弹,惟妙惟肖;还有,憨态可掬的“猫头狮”、制作精巧的鳌鱼灯、充满民俗风情的马灯舞和船灯舞……

   “快看,那是我们县的春牛舞。”观看的人群中,一名女孩欢欣雀跃地向身边的朋友叫嚷,只见两头“春牛”骈肩抵足,左顾右盼而来,其憨态引来不少人的笑声。

     首次参加民间艺术巡游的席拳棍术因精彩的表演而赢得最多的喝彩声。手持长棍的表演者打、劈、压、扫,动作刚柔并济、动静如一,还不时有“武者”单独走出队伍来一套即兴棍术,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客家民艺表演啦。”62 岁的李来源老人说,小时候很喜欢看鲤鱼灯、舞龙舞狮等表演,现在又看到这些民间艺术走上街头,倍感亲切。在翔丰酒店门口,一群外国友人则兴奋地对着巡游队伍录影拍照,一脸惊叹。

     市政协主席龚佐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等出席了活动。

     本报记者 蒋安春 花絮

“两头牛”弯着腰走完全程

     巡游队伍中,紫金的春牛舞备受瞩目,观众瞩目的焦点是队伍中那两头惟妙惟肖的老牛。为了更形象地表现两头老牛的形态,4个扮演者在巡游的全程中都要弯着腰,驼着背。

     据了解,紫金人民把牛劳作时的情形经过提炼加工成舞蹈动作,叫 “舞春牛”,舞春牛可以驱逐邪气,祈祝幸福平安。在春牛队伍,憨厚的水牛和黄牛是主角,水牛旁还有牧童与小村姑,一路为牛喂草、洗刷、抚背,表现对牛的呵护。紫金春牛队的甘队长介绍说,此次春牛队的表演者都是紫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每头老牛由两名学生扮演,由于全程都要弯着腰走路,怕他们太累,每头牛由两组学生交替着表演。尽管如此,记者发现,队伍从体育馆出发,刚走了100多米,两组学生已经开始第一次交换。刚从装扮老牛的道具里走出来的甘同学累得汗流浃背,他告诉记者:“现在刚开始,体力还好,可能越走会换得越勤,全程下来,差不多要换10次。”

    

 不断改良的传统服饰

     龙川巡游队伍中,在几位郎官“骑着”白马开路下,红色的花船里迎来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是马灯舞中的马灯小姐,扮演古代的富家小姐出游。马灯小姐头上梳着汉室的发髻,身着红色的丝绸。细看之下,这套衣服还融入了新潮的元素,袖子部分衬着蕾丝,修饰出女子姣好的身材。马灯小姐扬了扬肩上的披风说,传统服饰也要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本的客家文化中,不断融入新潮的元素。

     整个巡游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面带微笑,非常投入地表演。上午的巡游结束后,作为马灯小姐的丫鬟黄美云梳着丫髻高髻,笑着说:“这次真的是随着‘小姐’出游了。”

    

“有点冷,但觉得很光荣”

     东源的蓝大将军出巡方队,今年是首次亮相客家文化节巡游活动,记者了解到,为了展现蓝大将军队伍的风采,表演者已经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

     在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九是隆重的蓝大将军出巡节,村里人引领着“白马”,抬着蓝大将军神轿,还有持械“护驾”人员,组成队伍走遍村中各屋各户,各户人家在门前迎候,燃放鞭炮,祈求平安。此次的蓝大将军出巡队搬到了市区,省去“白马”及蓝大将军神轿部分,只展现了“护驾”人员的风采。记者了解到,表演者都是东源县民族中学的初中学生,共60名男生,他们手里拿着刀矛,个个精神抖擞。

     据东源县民族中学的吴迎祥校长介绍,此次东源共有两个方队,一个蓝大将军队,一个竹竿舞队,表演者均为初中生。为了当天的表演,这些学生已经排练了一个多月。初二学生蓝俊锋是蓝大将军出巡队伍中的领队,他拿着蓝将的旗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特别威风,记者见他衣着单薄,问他冷不冷,他说:“有点冷,但感觉很光荣。”

   

  祖孙二人沿途守候

    “爷爷快看,那个鱼会动的!”当和平的鳌鱼灯队伍从面前经过时,下城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小宇欢呼道。为了观看此次民间艺术巡游,小宇与爷爷一大早就守候在茶山公园,等待巡游队伍经过。

     小宇家住市区东兴路,一大早,爷爷就带他走路到茶山公园,守候着巡游队伍的到来。原来,小宇是连平人,但自小在市区长大,从未有机会见过这些民间艺术,当他从电视上得知有巡游活动时,就嚷着要爷爷带他来看。“文化广场肯定很多人,我就带着他在茶山公园等着。”小宇的爷爷吴先生说,全市的民间艺术队伍齐聚一堂,让市民一饱眼福,这个机会很难得。

   

  虎虎生风传文化

     在和平县的巡游队伍里,一群身着红色练功服的表演者手持棍子,并排同行。随着 “哔——”的哨声起,并排同行的两人把木棍对碰一下,然后迅速分开,大喝一声“赫”,抡起棍子敲在地上,威风凛凛。“这是我们的席拳棍术队伍,是第一次亮相中国客家文化节巡游活动。”总指挥曹志锐说。

     据悉,席拳棍术来自和平县乌石村,该村祖祖辈辈以打(织)席手工业维持生计,其祖先独创了攻防缜密而简练实用的“席拳棍”术,成为族人强健体魄和赶集卖席时防身自卫的武艺。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 “席床生日节”,乌石村人通过表演席拳棍术,载歌载舞开展纪念活动,成为乌石村族群文化的传播载体。在这个表演方阵里,年纪最小的仅有6 岁,最大的已经有65 岁,此次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队员们都表现得非常激动。在巡游开始前,记者问穿着红色单衣年仅6岁的队员黄鑫:“你觉得冷吗?”黄鑫的脸已被风吹得通红,但仍然吸了吸鼻涕,认真而响亮地回答:“不冷!”

      在整个巡游中,队员们精神抖擞,虎虎生风。一名小孩看到他们威武的棍法,羡慕地对身边的父母说:“他们好威风,我也要学武功。”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ttp://bbs.hynews.org/thread-315077-1-1.html

     本报记者 刘曦 郑婷影






上一篇:河职院成人专科招生计划数跃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位
下一篇:客家交响史诗昨晚奏响 反映客家人生活 唱出客家新景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