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河源客家文化学院成立 致力于研究弘扬和振兴客家文化

    

嘉宾参观客家酒文化馆内的酿酒工序雕刻。本报记者陈仕平摄

各式美食吸引众多市民。本报记者谭兴孚摄

     

 本报讯(记者 周秦)我市有了研究、弘扬和振兴客家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平台。作为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客家文化学院”于19 日上午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市领导吴善平、朱蔚蔚、张国权与有关专家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悉,三友集团与河职院共建的客家文化学院,是我市第一个校企合作学院。学院将依托河职院相关专业,下设客家文化、客家美术与音乐舞蹈、客家美食、客家黄酒、客家旅游等研究机构。

     学院将成为致力于客家文化研究、保护和发展,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开发的重要载体,通过院企合作,为客家文化传播培养人才,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包括培养黄酒制造工艺的技术人才。“河源有了研究、弘扬和振兴客家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很高平台。”嘉应学院客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房学嘉表示,企业参与支持文化研究,并建设产学研究基地,有助于提升研究平台。

     “客家文化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灵魂,而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需要更多人,特别是需要年轻人参与。”市政协副主席、三友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国权表示,设立学院有助于推进河源客家文化事业发展,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河职院党委书记高仁泽表示,“在整个客家特色中,我最想的是客家菜。”客家文化学院通过和阿具土菜馆合作,探寻在当下社会,客家菜如何体现新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学校和三友集团合作研究客家黄酒,要搞出实在的东西。”高仁泽说,准确定位企业的客家文化符号,把包装做精做细,使客家文化符号能转化为商业价值。

    

  笔架山下酒飘香

      “客家黄酒之都”暨“客家酒文化馆”揭幕

     本报讯(记者 周秦)笔架山下的新丰江渔村美食街将更加醉人。作为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客家黄酒之都”暨“客家酒文化馆”于19 日正式揭幕。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宣读《关于授予河源市广东“客家黄酒之都”的决定》,市领导吴善平、谢春森、张国权等参加揭幕仪式。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宜居城乡、善治河源、文化河源” 四大战略,致力改善投资发展软硬环境。400 多平方米的“ 客家酒文化馆”,分为客家黄酒展区和客家文化展区,建筑主体是青瓦白墙,是典型的客家风格民居。创建“客家黄酒之都”,建立“客家酒文化馆”就是实施文化河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副市长谢春森说,河源传承着秦汉2000 多年的酿酒文明,有优质的酿酒天然环境,十分适宜发展酿酒等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绿色生态产业。

   “客家酒文化馆”的建立,是我市宣传客家黄酒酿造历史的重要窗口。谢春森说,“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客家人勤劳俭朴、聪明智慧的品格,能领略到客家黄酒发展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渊源。”

     据悉,我市酿酒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年产客家黄酒5 万吨以上,白酒、露酒各3万吨以上的规模,酒类从业人员达1.3万人。2011年,全市酒类生产商品量超过5 万吨,同比增长 20%;销售额近5亿元,同比增长57.8%。

     谢春森说,我市今后将围绕打造 “中国客家黄酒生产基地”这个目标,创新思路,加快建设,让河源的客家黄酒尽快走出广东,走向世界。

    

各地美食汇河源

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 吴志坚)昨日,第九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客家美食嘉年华在市区文化广场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到本月25 日。来自全国各地200 多家特色美食、美食名店,以及朝鲜打糕、印度飞饼、西班牙拉丁果等国际知名代表美食纷纷亮相本届美食嘉年华,让广大市民大饱口福。

     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今年的展位规模超过了200 个,安排了本地的星级酒店、知名连锁单位、特色风味小吃、旅游特产、旅游景点推介等,现场正宗的河源风味大放异彩。另外,本届活动还引入了全国乃至国际的各大知名代表美食,系统地展示了全国各地特色小吃,真正让市民不出河源吃遍中华美食。为进一步丰富美食嘉年华的内容,今年还增加了其他亮点活动,诸如 2012 河源市“十佳金牌客家私房菜” 评选、2012 河源旅游推介展、河源名食府厨技艺交流、河源生态农业食品展、美食嘉年华、啤酒嘉年华、文艺汇演、2012“粤唱粤闪亮”(河源赛区)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此外,活动现场还将每天进行幸运大抽奖、精彩专场文艺汇演等。

    

现场特写

一席欢乐的美食盛宴

     东江河畔,微风习习。昨日,市文化广场人流如织。第九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在这里举行,为市民摆开一席丰盛的美食大餐。

     本次美食节荟萃了全国各地 200 余美食商家。在数千平米的展区内,商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推荐自己的特色小吃。

     “又香又脆的羊肉串,10 块钱6 串”、“香喷喷的叫化鸡”……走进美食区,锅里煮的,铁板上烤的,整个会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到处可听到吆喝声。这边回族阿姨手舞足蹈地烤着羊肉串,那边蒙古装大叔高唱着蒙古歌曲,在烟气缭绕中别有一番风味。

     当天,刚刚下班的曾女士便迫不及待地赶到文化广场,开始了她的美食之旅。“上个月看新闻就知道这里要举办美食节,所以下班后没吃晚饭就赶过来了。”曾女士说。

     正吃着烧烤的陈先生笑着说, “要不是实在撑不下太多,真恨不得把所有美食都吃遍。”这边市民排着长队等候品尝美食,那边美食区中央的舞台上,精彩的节目也轮番上演。台上台下一片欢腾,文化广场美食区俨然成了市民欢乐的美食 “海洋”。

     本报记者 吴志坚

    

 现场花絮

商家出奇招抢生意

     “一走进美食节现场,全是臭豆腐的味道。”相信这是不少市民来到美食节的共同感受。在本次客家美食嘉年华中,共有200 多个摊位,其中臭豆腐摊就有10 个,为抢夺客源,这些臭豆腐摊主各出奇招。

     “毛主席故乡的臭豆腐”……记者在美食节上数了一圈,共有10 家臭豆腐摊,各摊档为了抢夺客源,在摊位前挂出各种夺人眼球的招牌,除了醒目的招牌,各商家还卖力地吆喝,现场气氛浓烈。

     好吃才是硬道理

     在美食节现场,有些摊主穿着民族服饰吸引顾客,有些摊位挂出醒目的招牌并大声吆喝吸引顾客。相比之下,邓氏亮堂肉丸店则显得有些简陋,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大声的吆喝,但是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品尝。60 岁的张添福告诉记者,以前在紫金工作时,每天早上去邓氏亮堂肉丸店吃早餐已经成为了多年不变的习惯。此次美食节的邓氏亮堂肉丸的味道非常正宗,肉丸弹性十足,让他舍弃家里的早餐,情不自禁老往这边跑。据该店的老板娘邓小姐说,每天早上清晨从紫金拿货上来,一次带100 斤,不到中午就已经卖完。邓小姐说,不用吆喝,好吃才能留住客。

    

 市民买美食有计划

     品美点、尝特色小吃、买干货 ……当许多市民沉浸在令人垂涎的 “舌尖之旅”时,有一些市民却在心里打起算盘,等到美食节的最后一天再买,因为到时一定会打折。

     客家美食嘉年华启动仪式当天,现场人气很高,正当所有人在现场大快朵颐时,一群老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去年买了一些红枣,质量很好!”“最后一天一定会打折,到时再买,现在我们看看就好。”原来,往年的美食节经验告诉他们,美食节的最后一天,就是商品的打折日,这群“过来人”打算继续观望,等到打折当天捡便宜。

     然而,这些“过来人”的如意算盘不一定能得逞哦,记者在一家海鲜干货摊位前了解到,他们从17 日开始至今,已经卖出干货200斤左右, “我们的货质量好,不怕卖不掉。”来自湛江的海鲜干货摊主如是说。

    

公平秤方便市民

     当你在美食节会场买回各种各样的美食,回家一称,如果发现自己除了美食外,还吃到了一个特别的东西——“秤头”,那是一件多么郁闷的事。

     为方便市民随时“验斤两”,筹委会在美食嘉年华的出口处设置了公平秤。据工作人员刘小姐介绍,卖场里有一些是计量的物品,为了让顾客买得放心,不吃“秤头”,近几届美食节的筹备组都会在现场设置公平秤,以减少缺斤短两的行为。各式美食吸引众多市民。

    本报记者 刘曦 郑婷影






上一篇:客家交响史诗昨晚奏响 反映客家人生活 唱出客家新景象
下一篇:我市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