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口腔杯我与创文同行”征文比赛将于今晚落幕
活动期间,诸多市民关注学生作品,并通过网络进行投票。陈仕平摄
寻找文明,发现文明,传承文明。由本报联合市创文办、市教育局、东华口腔等部门和企业,共同发起的“东华口腔杯·我与创建文明城市同行”市区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历时3 个月,今晚将在市区文化广场划上圆满的句号。
活动正式启动后,社会各界关注的声音便持续不断,无论是有关部门、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及广大热心读者,均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市区58 间学校近4 万名学生踊跃投稿。
“作为河源主流媒体,晚报不仅较好地承担了上级下达的宣传任务,而且还能够自觉创新宣传载体,主动担当起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营造积极舆论氛围的义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文办主任刘松景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晚报经常性开展公益活动,做出自己的品牌。
精心策划组织有力
2012 年,我市拉开“创文”活动序幕至今,广大市民对“创文”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日益高涨。为使“关注文明、践行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年3 月,本报联合市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经过精心筹划,正式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活动启动之初,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教育局对此专门召开相关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对比赛事宜进行指导,及时向市直各中小学校及源城区教育局发送征文比赛通知。”本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离不开有关部门对征文活动的支持和关心。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活动启动之前,本报有关负责人曾多次与市创文办、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征求了多方建议与意见。而在征文活动开展期间,《河源晚报》、《河源晚报教育版》、《河源新闻网》等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持续的跟踪报道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
“特别是当征文比赛进入网络投票环节时,广大市民高涨的参与热情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本报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决赛的130 篇作品,得到了近3万张的投票。
反响热烈效果显著
活动至今,历经参赛报名、作品选拔、作品评比等环节已持续了近 3 个月时间,市区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学校积极参与,且逐渐在社会上形成关注文明、践行文明的良好氛围。
“其实,此次征文活动的出发点相当纯粹,即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参加比赛,从而知道河源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事情,以提高群众对‘创文’的知晓率;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理解‘创文’的意义后,能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摒弃不良习惯,自觉培养文明素养,继而感染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刘松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晚报此次牵头组织的征文活动,一方面为我市“创文”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恰恰与教育部门正在开展的“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争做客家古邑文明人”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刘松景说,晚报此次活动开展得正当其时,得到了学校师生、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特别是活动进入网络投票环节时,广大市民体现出了高涨的参与热情。
热情参与获益良多
作为主要参与者,市区广大学校师生的热情参与,使得此次活动影响更为广泛。与此同时,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文明”理念的感悟、感想及感受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少师生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获益良多”。
活动期间,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学校发现,不少学校已将此次活动当作学校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活动,安排专人负责,做到了“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学校选拔”。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校除针对征文比赛开设相关主题的班会、指导课外,还对其进行了延伸。譬如,河源中英文学校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活动细化方案,在七年级举行“寻找文明、发现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在八年级举行以“做文明学生,建文明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七、八、九年级举行作文竞赛。
河源中英文学校副校长朱晋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以“创文” 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有效地推动了该校文明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对“创文”的想法后,明显地提升了自身的公德意识和文明素养。
与朱晋权的观点相似,不少学校老师向记者坦述了他们的看法和感受。“其实,活动本身注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学习、理解河源‘创文’的意义。”雅居乐小学教师吴万娇说,令她感触最深的是,此次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河源的一分子,即使是小学生,也应该以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去感染他人,感染这个城市。
本报记者 吴志坚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