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32岁了 行动连2岁孩童都不如 母亲17年来精心照料
刘秀梅正在给女儿喂饭。
5 月11 日是母亲节,街道上随处可见捧着康乃馨笑得幸福的母亲,家住连平县元善镇的刘秀梅虽从未收到过女儿的礼物,但是她却并不抱怨,因为她的女儿谢惠娜已经瘫痪17 年了。虽然女儿32 岁了,但是行动却连2 岁孩童都不如,甚至连一句妈妈都不会叫。17 年来,刘秀梅悉心照料着她,于刘秀梅而言,母亲节最大的愿望不是收到一枝花,而是希望女儿能像正常人一样吃饭、说话、走路……
一场车祸: 花季女儿惨成瘫痪
5 月11 日,阴雨连绵的日子,记者走进刘秀梅位于连平县元善镇东街的家,简陋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57 岁的刘秀梅正忙着给女儿喂饭,生活的艰辛让她脸上布满了皱纹。女儿谢惠娜坐在椅子上,冲记者憨憨地笑,不时还发出“啊,啊”的简单音节。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痴傻的女孩, 17 年前却是一个品学兼优、人人称赞的孩子。
1997 年新年刚过,15 岁的谢惠娜和弟弟骑自行车去外婆家拜年,不想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谢惠娜被送到广州的医院时,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经过7 个多月的治疗,谢惠娜终于睁开了眼睛,然而脑部受创的她却没能逃过瘫痪的魔掌,从此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她小时候就会在放学后帮我卖菜,年年考试都得年级第一,个个都夸她懂事聪明,现在却成了这样……”17 年过去了,今年已77 岁的奶奶回忆起孙女小时候的乖巧,忍不住流下眼泪。
一份母爱 : 17年如一日照顾女儿
女儿瘫痪,犹如一记闷棍狠狠地击打在父母的头上,然而 “屋漏偏逢连夜雨”,肇事司机出了做手术的医药费后就“消失” 了,瘫痪后续的治疗和医药费用该怎么办? 老实淳朴的刘秀梅夫妇不懂得用法律维权,苦果只能自己默默地吞。
医药费没了,刘秀梅只好带着瘫痪的女儿回到家中自己来照顾。瘫痪的谢惠娜在床上躺着,大小便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刘秀梅也跟着女儿睡在这张充满屎尿味的床上。每天为女儿擦洗、翻身、喂饭,成了刘秀梅除了农活外的另一份固定工作,经过一年的精心照料,女儿终于有了好转,慢慢地可以坐起来了。然而谢惠娜的右脚装了三块钢板,已经无法走路了。
每天早上7 点,刘秀梅把女儿从床上抱起来放到椅子上,开着电视让她看,然后出门到田里干活,经常干不了多久就能听到婆婆来喊她回家,给女儿换沾着屎尿的衣服,到了冬天,每天至少要洗三桶衣服,冰冷的水把她的手冻得皲裂。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年迈的奶奶抱不动她,连刘秀梅也渐渐吃力,一次搀着女儿去洗澡,一时没扶稳,母女俩双双摔倒在地……
一份责任 : 要做女儿的守护者
刘秀梅告诉记者,在当年车祸后,许多亲戚都曾劝过她,“不要这个女儿了,把她留在医院直接回去吧,不然吃苦受累的是你们。”刘秀梅却不肯:“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舍得丢啊!”因为这份坚持,在17 年里,虽然艰难,刘秀梅却从未有过放弃女儿的想法。尽管这种生活会持续一辈子,但是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孩子,她说这是做母亲的责任。
刘秀梅育有3 个儿女,除了瘫痪的大女儿谢惠娜,还有一子一女。已经山穷水尽的家庭还要为一对儿女的学费发愁。刘秀梅一边要照顾谢惠娜,一边还要耕田种地,靠着丈夫去打零工,才勉强维持着生活,尽管如此,夫妇俩还是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生活慢慢也有了好转,现在她只盼着两个孩子能早点成家,自己才能安心地照顾瘫痪的女儿,做女儿一辈子的守护者。
看着刘秀梅一口一口地喂女儿吃饭,女儿还不时伸出能动的左手扯扯妈妈的衣袖,摸摸妈妈的脸颊,然后撒娇似的朝妈妈笑,记者不禁被这温馨画面中沉甸甸的爱深深打动。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通讯员 刘国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