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七大方面专项整治 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

焕然一新的鳄湖公园沿湖商业街
走在市区街头,我们可以发现,竖立在道路两旁的广告牌变得不一样了:商业味道少了,公益味“浓”了。“一张绿色名片,一份客家请柬”、“花草成就美景,言行彰显文明”等宣传语,简洁凝练,富有客家韵味,成为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语句皆是我市去年面向社会征集的创文宣传语,意图劝导市民,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悉,近年来,我市围绕市容环境、集贸市场、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文化环境、窗口服务、社区环境等七大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
交通违章下降八成
李正好是河源阳光义工服务队的一名队员,常常参加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每每遇到行人闯红灯时,她总会耐心地制止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做文明交通劝导员两年来,李正好明显感觉到市区交通秩序的好转。她说,现在许多市民都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摩托车的人也不会横冲直撞。
除了广泛开展文明引导活动外,我市还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加大了对车辆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了出租车行业、公交行业的综合整治。据交警部门路面执勤情况调查显示,当前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车辆违规行驶现象下降了 80%。
此外,我市扎实推进平安河源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据调查统计,我市2013 年度群众安全感得分79.26 分,在全省排名第五。
小公厕折射大文明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厕在带给市民极大方便的同时,往往留下的都是脏、乱、差的坏印象。市民王女士回忆道,以前市区基本上没有免费的公厕,基本上都是收费的,每次收费五毛钱,而且有些还是地沟式的公厕,让人觉得恶臭难闻。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的公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追寻文明的脚步中,我市投入300 多万元强化对市区公厕的升级改造、管理维护,通过加强对市区26 个老旧公厕的改造升级和日常监管,市区50 多个公厕有了现在“眼看干净、鼻闻不臭、舒心如厕”的宜人环境,传播着文明的芬芳。
同时,我市还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开展“六乱”整治和集贸市场整治,巩固创卫成果。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投入 2 亿多元,新建永安等5 个市场,升级改造永和等10个市场。
斥资数十亿元扮靓城市
“绿谷”河源,向来有着“一城风景半城水”的美誉。闲暇时分,市民们常常漫步在江边的亲水休闲步道上,既可以欣赏路旁鲜花绿树相间的美景,还可以与水亲近。
为抓好东江和新丰江“两江四岸”景观的规划建设,打造成 “ 生态长廊、休闲水岸、城市名片”,近年来,我市共投入10 亿多元,先后建成了文化广场、客家文化长廊、3.3 公里的滨江大道、8.5 公里的绿化带、4.3 公里的亲水休闲步道、20 多公里的绿道等城市景观工程,“珍珠相连,绿篱相间” 的景观格局正在凸显。
此外,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我市陆续投入10 多亿元,建设和完善了一批道路设施和绿化设施,重点解决了老城区73 条内街小巷道路硬底化、排水排污设施和路灯安装,并启动建设市民关注的“断头路”贯通工程,加快排污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城市的绿化美化水平。
本报记者 刘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