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创文测评检查组:河源具备获得创文提名资格条件
省测评检查组一行在客家文化公园实地检查。
本报讯(记者 刘曦 谢素婵 见习记者 朱冀)4 日至5 日,文明城市省测评检查组莅临我市,对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进行检查测评。
市委书记何忠友主持汇报会,市长彭建文汇报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据悉,近年来,我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连年上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在推动创文工作中,我市高规格成立领导机构,形成各方有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宣传发动,营造家喻户晓、全民参与的创文氛围;多形式抓好道德建设,培育勤于修身、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大手笔提升城市环境,塑造广东绿谷、美丽河源的城市名片;强有力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利民惠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听取汇报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充分肯定了河源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所做的工作。他说,通过实地检查、随机访问和查阅资料,测评检查组认为,河源的党政领导对创文工作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保障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城市面貌变化大,马路、内街小巷、公厕干净整洁,交通顺畅,绿化水平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思想道德建设有特色、有品牌;创文氛围浓厚,标语、口号和公益广告富有特色。他说:“作为我个人的看法,河源具备了‘创文’提名资格,可以作为我省向国家推荐的城市,为下一届2017 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顾作义强调,创文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河源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建设美德之城;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重点,以文化引领老城区的改造,加大农贸市场的改造,同时完善红绿灯的配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宜居宜业之城;以文艺精品的创作和特色活动的开展为重点,建设文化名城。
花絮
蓝天白云为创文加分
5 日,雨过天晴的槎城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省测评检查组来到客家文化公园,沿着客家古邑家训长廊,感受客家家训文化的魅力。看着石头上雕刻着百个姓氏的家训,检查组成员还兴致勃勃地寻找起自己姓氏的家训石头,赞赏家训长廊留住了传统文化的根。
在公园里,爱唱客家山歌的市民们聚在一起,一声声饶有韵味的客家山歌让检查组成员驻足聆听,舍不得离开。伴着独具特色的客家山歌,行走在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不禁让检查组感叹河源市民生活的惬意,成员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并表示就为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都应该为河源创文加分。当天,检查组还到沿江路亲水步道实地察看,“长着这种水草表示这里的水质很好”,检查组成员看到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漂浮的水草不禁赞叹,对我市山清水秀的优良环境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在实地考察了我市的创文工作后,顾作义认为我市的城市面貌变化大,空气清新,公厕干净,绿化工作注重色块搭配,凸显了“净、绿、畅、美、清”五大特点。
思想道德建设有特色
5 日下午,省测评检查组走进东江首府小区,细致地察看小区的物业管理及文化建设,小区内不仅文化、休闲等设施设备齐全,还处处可见文明宣传的小标语,特别是把小区里的观景石、指示牌等都标上了“十德”、“明字知理”等内容,让小区居民随时随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凝聚了浓厚的创文氛围,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当天,检查组还深入市德爱学校的教学课堂,察看和感受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走进二(仁)班,小朋友正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十德” 中的“孝”,检查组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禁为小朋友们竖起了大拇指。德爱学校不仅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要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连班别都用“十德”来命名,给检查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学校开展的“十德”和“家训文化”教育表示赞赏。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