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河源市推进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黄友兰在村金融服务站支取现金。

核心提要: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农村信用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惠农政策体系等工作,努力建设农村金融推广示范市和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取得初步成效。

■我市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力军,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为重要补充,逐步形成包括商业性农村金融、合作性农村金融、政策性农村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在内的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三农”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站:

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龙川县鹤市镇河布村有近700 名60 岁以上老人,有些老人不会输密码,到3 公里外的镇上去取钱,很麻烦。自从以“商誉通”转账电话为支付结算终端的“农村金融服务站”落户村口的小店后,村民们再也不用到圩镇或县城的金融网点取钱了。6 日下午, 67 岁的黄友兰揣着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折和身份证走到村口店里,支取养老保险金。小店经营者黄素娟接过存折,放到POS终端机上刷了刷,显示余额290 元。“取250 元吧。” 老人想了想说。黄素娟帮老人输入密码交易完成后,给了黄友兰250 元现金。随即,银行后台将把250元转到店主的账户上。

目前,我市已完成1201 个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全市1251 个行政村设立了1715 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发生助农取款服务、取款交易58019 笔,取款金额2172.4 万元,查询交易72682笔。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依托信用体系破解融资难

近年来,围绕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增强农民信用意识等工作,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城乡信用不平衡的状况,并逐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有效提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

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县区两级征信中心搭建工作;完成935 个信用村建设,覆盖率为74.8%;完成234933 户农户信用信息录入工作;全市金融机构登录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农户信用情况257 笔,发放农户贷款166笔,金额3404.8万元。

据悉,通过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我市有序引进市外金融机构,鼓励各金融机构向县域、乡镇延伸机构和业务,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设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涉农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或扶贫创业贷款贴息基金,化解合作金融机构信贷支农风险,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农村信用贷款产品:

突破传统理念创新信贷模式

上个月15 日,邮储银行河源分行、灯塔盆地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人保财险公司河源分公司三方共同签订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银保”项目协议。该项目撬动银行放大十倍资金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免抵押贷款。

灯塔盆地示范区“政银保”项目正式启动,是我市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突破传统理念,创新信贷模式的缩影。除此之外,我市不断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逐步构建起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担保机构保证贷款 “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贷款产品体系。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 月末,辖内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8.80 亿元,比年初增加115.62 亿元,增幅为20.17 %,贷款增幅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一;存贷比高达 82.32%,居全省地级市(含深圳市)第一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51.04 亿元,比年初增加44.38 亿元,增幅21.48%,占全市贷款余额的36.45%。

见习记者 杨金萍



相关热词搜索:成效 农村 金融


上一篇:彭建文率队开展企业大检查 对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下一篇:何忠友调研连平县发展 俞志锋提名连平县长候选人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