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源市民生“十件实事”全部按计划完成
鸟瞰公园西小学。河源晚报航拍工作室 陈仕平 摄
匆匆2014 年。过去的一年,河源发生了太多事。持续了大半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了,被冠以“河源浦东”的江东新区挂牌成立了,酝酿已久的中兴通讯项目正式推杆动工了,全民参与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获得提名资格了……不知不觉中,河源正在“悄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管河源怎么变,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好事的心不变。去年初,市长彭建文在河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向370 万河源人民作出了2014 年要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的庄严承诺。一年时间如流星划过,市政府投入 35.6 亿元,用真金白银和为民之心,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涉及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十件实事,全部按照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建大业梦犹在,辞旧迎新却已来。昨日,我市2015 年“十件实事”新鲜 “出炉”,当我们准备聚焦新一年的政府工作热点前,何不用品一壶清茶的时间,去重温下去年市委市政府为提升民生福祉所作出的努力。
关键词:就业
实事一:促进充分就业
新增岗位40000余个
去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41603 个,创业带动就业555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78人,就业创业指标较去年初的预定目标均超额完成,分别达到了104%、 111%、126%。把数字浓缩起来,就是想找工作的有地方去了,想当老板的有项目做了。
据了解,为促进充分就业,我市共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305 场次,累计进场企业1124 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32 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4625 人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我市通过进街道、下社区等方式,为援助对象组织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即时就业岗位援助,并加快形成和完善了城乡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创业方面,我市对创业者实行直接工商登记,减免创业税费负担,推行创业初期零收费制度。另外,为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去年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6 笔,共 3276万元。
关键词:教育
实事二:缓解上学难问题
两所新学校投入使用
“孩子不光读书近了,还能拥有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师队伍,家长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在今年初的市政府调研活动中,公园西小学校长游玉文激动地告诉彭建文,作为2014 年“十件实事”中要求必须建成的学校,同时也是客家文化公园西片区的第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公园西小学的如期开学,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为缓解上学难问题,去年我市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截至去年底,除了公园西小学、碧桂园学校两所要求必须建成的学校如期落成,市高新区学校、高莲小学也在加快主体工程施工,市一中高中部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教育“创强”方面,东源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已完成基建项目和材料建档,并向省督导室提交了教育强县申报材料。我市去年申报创建教育强镇的15个乡镇中,已有11 个乡镇接受省督导验收,4 个乡镇接受了省督前检查。
关键词:看病
实事三: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
去年全年,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 46 亿多元,总支出达到33.4 亿多元,同比均大幅增长了32%,在收入支出的增长中,我市覆盖率极高的医保制度功不可没。数据表明,我市去年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37万人,参保率达到了99%以上。
在制度建设中,我市去年还建立了大病保险、特定病种和普通门诊统筹等制度,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而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也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关键词:公共文化
实事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村民有了更多文化消遣地
去年底,河源能够在创文迎检中拿到创文“入场券”,文化设施建设当记一大功。
去年“十件实事”内容中提到,要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7间和23间,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19间,行政村文化室电子阅览室125间。截至去年底,上述工作全部顺利完成,乡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有力提升。而市区的几个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中,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已完成主体施工,均将在今年投入使用;市博物馆正进行主体施工。
关键词:住房
实事五:加强住房保障
住房改造为20000多农村困难户“解困”
让生活在农村的群众“有瓦遮头”是我市始终重视、不断加强的一项工作。去年初,“十件实事”提出了对20000 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进行住房改造的目标,一年来,我市通过“政府补一点、单位挤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因地制宜推进农房改造,把盖新房与维修加固原有住房结合起来,把农房改造与旧村改造结合起来,大力帮助贫困群众改造住房。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已竣工24575户,大大超过了预定目标,完成年初任务的122.9%。
关键词:供水
实事六:提高市区供水能力
24个区域供水管网“升级”
市区供水是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大事。去年,我市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对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实际投入资金530 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文景小区等24 个区域的供水管网改造,实际投资额占年度计划的265%。另外,各供水企业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投入数千万元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服务质量,解决了文景小区、丰源新村、雅乐苑、光明路北二巷等多个片区用水难问题。
关键词:水利
实事七:加强中小河流治理
5宗治理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水利工程是山区防汛抗旱的主要保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利工程项目,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其中列入去年民生“十件实事”的东源久社河东源段、龙川铁场河铁场圩段、龙川鹤市河登云段、紫金义容河义容段、紫金秋香江九和段等5 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关键词:扶贫
实事八:开展扶贫助困
增加支出确保低保、五保提标
2014 年,我市着力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了城乡低保补贴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其中,城镇享受低保的居民人月均补从2013 年的242 元提高到了去年的335 元,农村低保村民人月均补从109 元提高到了147 元;五县一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部达到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去年,全市享受低保救助76278 户16.9 万人。全市低保资金支出3.41 亿元,比2013 年增加了7000 多万元。
据统计,去年全市有农村五保对象 16469 人,其中,集中供养1987 人,人均年供养标准5832 元,比2013 年提高了899 元;分散供养14482 人,人均年供养标准 5430 元,比2013 年提高了853 元。2014 年,全市支出五保供养资金9022 万元,比 2013年增加1269万元。
关键词:环境
实事九: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2881万元整治东埔河
东埔河作为穿城而过的一条重要河流,已被多次开展整治。该工程一度因进展缓慢被列入市政府项目建设“马上办”周会的议题,此后进展加快,已完成管道基础施工7200 米、管道安装5800 米、管道砼包封5600 米,分别占总工程量的81%、65.5%、63%,完成年度投资2881 万元,预计春节前可全面完工。
另外,新丰江水库水源地保护系列工程已投入资金3.2 亿元;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已完成。
关键词:清洁
实事十:提升农村清洁水平
垃圾填埋有成效
为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快马加鞭”,去年我市加快推进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并专门将其作为项目建设“马上办”的督查项目之一。各县均加快推进填埋场建设任务,并完成了省 2014年度目标任务。
本报记者 黄冉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