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201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看点多
筑牢思想基础,唱响主旋律,引领文明风尚,展示河源形象……2014 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旗帜,把握导向,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我市打造“广东绿谷”、推动跨越发展提供了正能量。
2015 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在9 日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部署今年工作时指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重点,抓好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要以传递改革发展正能量为要务,改进舆论工作,壮大主流舆论;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要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抓手,推动文艺创作,多出文艺精品;要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改善文化民生,推进文化建设。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舆论氛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提升河源文化软实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广东绿谷”、推进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和精神文化支撑。
2014 年工作回眸:
理论武装
●“河源讲坛”举办了10 场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了商务部问题专家李左东、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等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来河源讲课,内容包括路线教育、深化改革、经济形势、党的建设、环境气候、国防形势、依法治国、历史文化等,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精心组织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累计19 场,受众6000 多人。
●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巡回宣讲活动,累计宣讲5 场,受众3000 多人。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撰写理论学习文章200 多篇。
●推出了《客家古邑家训研究与传承》等一批社科研究成果,出版了《阮啸仙传》、《刘尔崧传》、《黄居仁传》三部党史人物书。
舆论宣传
●精心组织了全面深化改革、打造 “广东绿谷”、推动跨越发展,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唱响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
●积极加强与市外媒体沟通联系,加大市外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力度,宣传报道的数量、篇幅、时长和网络转载量明显增加,共刊播稿件1130 件。
文明创建
●我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弘扬家训文化·践行当代价值”活动得到中宣部肯定,成为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进行推广。
●龙川佗城村、源城东埔街道广场社区成为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市国税局、和平阳明中学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东源县仙塘镇获得全国文明镇称号。
●开展了评选身边好人活动,推荐评选86 位“河源好人”,20 位道德模范和道德模范提名奖,有2 人荣登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榜”,7 人被评为“广东好人”。
文化建设
●加快了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市博物馆和桃花水母大剧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办好“多彩河源·欢乐广场”群众活动平台,去年共举办了40 余场文艺演出,受众30 多万人次。
●创作了家训文化系列作品等一批文化精品,19 部作品入选2013-2014 年河源市文艺精品。
●推进了一批历史文化遗址修缮,林寨古村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抓好了16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和平“席床生日节”获评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 年工作看点:
看点一: 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中国梦·我们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和主题文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精心组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作抗战题材文艺作品,组织爱国主义文艺展演活动。
结合我市重大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在市内外主流媒体上推出一批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专题片、纪录片,讲好河源故事,传播河源声音。
看点二: 重点部门将建立政务微信
当前,新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其快速、互动、自由等特点,为公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同时为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如何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今年我市将着力适应网络发展形势,推动地方和部门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功能,丰富信息,提高发布时效。据透露,今年9 月份前,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重点部门将建立政务微信,提升网络发布能力,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我市还将加快新闻媒体客户端建设,在全市形成以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 “两微一端”移动舆论宣传引导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看点三: 建设百个“弘扬家训文化”示范点
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浓厚创文氛围,今年我市将建设首个家训网——中华家训网,立足我市,面向全国,扩大家训挖掘研究成果,使河源成为全国家训文化传承示范地区。同时,我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百个弘扬家训文化践行当代价值示范点,推动家训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祠堂,广泛开展“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教育活动。
此外,在主题实践活动上,我市还将深入开展文明有礼、文明交通、文明经商、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重点培育一批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志愿服务领头人,着力打造3-5个影响广泛的全市志愿服务精品项目,推报龙川、和平两县城为广东省文明县城,东源、紫金两县城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县城。
看点四: 打造独具魅力的河源文化品牌
用文艺创作反映人文古邑的多彩风情,用文艺精品擦亮“两地”文化品牌,今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着力创作“六个一批”文艺作品(一批文学艺术图书、一批大众传唱歌曲、一批舞台艺术歌舞节目、一批山歌剧及地方戏剧、一批影视作品、一批网络文艺作品),特别是协助抓好大型岭南歌舞史诗《桃花水母》的编创,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精品。
今年,我市还将启动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升级改造,推动龙川赵佗博物馆建设,编辑制作《河源非遗图(像)典》。
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晚会表演(资料图)。陈仕平 摄
看点五: 举办中国第三届客家文化节
作为客家古邑,我市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打响“客家古邑”文化品牌,提升我市客家文化地位和影响力,今年我市将举办中国第三届客家文化节。
据悉,在2008 年、2012 年,中国首届、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分别在我市举行。两届文化节活动精彩纷呈,嘉宾们的反响都十分热烈,均认为文化节充分展示了我市的城市形象,起到了传承客家文化、展示客家风情、弘扬客家精神的效果。今年,我市将着力举办中国第三届客家文化节,展示客家风采、弘扬客家文化,推广我市的城市名片。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