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9.05亿元,增幅全省第二
2014 年,国内经济在转型期遭遇下行压力,楼市低迷、中小企业如履薄冰、企业投资信心下降……逆势中,河源却以GDP 增长10.9%的成绩,一举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级市,这其中,有银行业提升服务地区水平、大力支持我市企业发展的一份功劳。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高速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 699.05 亿元,比年初增加125.89 亿元,增幅 21.96%,增速位居广东北翼地区之首、全省第二。此外,去年河源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9.8%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13.39 个百分点,已连续25 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房地产业贷款增幅28.44%
存贷比是衡量一家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是否达到良性平衡的重要指标,存贷比越高,代表银行留在当地的资金越多,说明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去年,我市有4 家银行(剔除2 家村镇银行和广州农商行)存贷比超过了100%,其中农业发展银行达到674%,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存贷比分别为165%、117%和107%。
贷款流向方面,去年贷款与年初相比增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个人贷款、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各家银行加大融资贷款支持力度,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去年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但我市银行并没有缩减房地产业的贷款额度。数据表明,去年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48.8 亿元,增幅较上年初达到28.44%,增幅仅次于批发零售业贷款。另外,去年我市房地产相关行业的贷款余额达到了200.32 亿元,河源银行业对房地产业信贷投放的持续快速增长,较好满足了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的资金需求。
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半壁江山”
2014 年,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微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融资难往往成为了压垮企业的 “最后一根稻草”。在贷款风险上升的情况下,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丰富金融产品、优化服务布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尤其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去年底,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95.7 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总额的56.61%。
河源银监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小微企业发展与银行业自身发展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一大批中小微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银行业未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银监部门出台了资产证券化盘活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银行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而各银行则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小、散、快和财务制度不规范的现实,推出了一批满足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并不断使金融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人性化。
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好地方经济发展,河源银监分局强调了信用环境的作用,该局认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既要依靠自然环境优势,又要通过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良好信用环境,进一步增强河源对资金流入的吸引力。据悉,去年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上年初减少了8027.26 万元,不良贷款比率比上年初下降0.45 个百分点,实现了总额和比例的“双降”。
本报记者 黄冉 张涛 通讯员 周远波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