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频发安全事故引关注 扶梯"急停按钮"你知道吗
日前,市质监局在市区范围内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查。
7 月26 日,在湖北荆州沙市的某家商场内,一名30 岁的女子被搅入手扶电梯身亡;7 月27 日,广西一名一岁多的小朋友被卷入当地太阳广场的手扶电梯,导致严重受伤……最近发生的一件件电梯“吃人”事件令人揪心,如何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也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有不少网友纷纷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各种小心翼翼乘坐手扶电梯的姿势,部分市民对乘坐电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有的市民甚至到商场购物时放弃乘坐电梯,改走楼梯。
部门检查:
排查出存隐患扶梯20台
为吸取近段时间湖北、广西等地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教训,连日来,市质监局在市区范围内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查。目前,共排查出存在隐患问题的扶梯20 台,其中包括与湖北“7· 26”事故中使用同品牌电梯3 台(苏州 “申龙”),已责令停梯整改。
此次电梯安全检查主要针对人流密集场所,在市区多间大型超市,检查人员详细询问了商场工作人员关于电梯日常管理、运行、维护等情况,还对电梯的使用标志、出入口安全、扶手带入口保护装置以及紧急停止装置、防护挡板等进行重点检查。在专项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我市部分单位存在电梯警示标志不规范,用的材料也不符合要求,有一些回访记录对发现修过的隐患没有相关见证材料,并存在技术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当即要求整改。
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电梯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全市共有各种电梯5290 多部,市区有 3100多部,占了六成以上。
现场情况:
乘电梯市民小心翼翼
电梯“吃人”事件发生后,有不少网友纷纷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各种乘坐手扶电梯的姿势,有部分市民对乘坐电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
前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市区多家商场,发现不少市民在乘手扶梯的时候显得非常小心,在下电梯时更是小心翼翼。在市区某商场,有一对年轻情侣在下电梯的时候,先伸出脚试探了一下,发现没有问题后,才快速通过。“新闻里说就是这块板翘起了,湖北电梯‘吃人’事件中的那个女子才掉进去的。”男子边走边提醒女朋友以后乘电梯要注意安全。
记者观察了10 多分钟,发现市民乘电梯多了很多以往没有的“小动作”,如有市民乘坐手扶电梯时,有意识地抓紧扶手;有的市民在出电梯的时候,会特意看看脚下的踏板;有一些家长在出电梯时,都把小孩抱起以最快的速度通过。
记者走访:
救命按钮少有人知
电梯一旦发生紧急事故怎么办?一定要按紧急制动按钮!但是紧急制动按钮在哪里呢?该怎么操作?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发现大部分的市民对于“救命按钮”都是“蒙查查”,很少有市民知道按钮的具体位置。
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看过扶梯 “吃人”的视频后,她心有余悸,坐电梯时总是感到不安。李小姐说,身边的朋友都很关心荆州自动扶梯事故,早已看到朋友圈上流传的一系列提醒视频和图片。“我现在才知道手扶电梯上有急停按钮,媒体应该多向市民普及紧急救生知识。”李小姐如是说。
“我只知道厢型的电梯有报警按钮和紧急按钮,手扶电梯有这个按钮我还真是不知道。”市民廖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在看了电梯“吃人”新闻后,才知道手扶电梯里也有“救命按钮”,但对于按钮的具体位置则不是很清楚。
市民黄小姐在接爱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手扶电梯的紧急按钮有印象,但是不知道这个按钮的具体功能是什么。
现场实验:
紧急停止按钮确实有效
那么当危险来临时市民应该如何处置?日前,本报记者来到丽日广场,在物管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商场3 楼对手扶电梯进行“紧急制动演示”。专业人士演示提醒,一般情况下,手扶电梯口的上下两端都设置了紧急制动按钮,部分较长的手扶电梯,中间还会增设一个。另外,在电梯左右两边靠近地面的位置,也设置了一个应急开关。
电梯维保人员首先演示了红色按钮的使用方法:电梯运行中,假设紧急情况发生,用手轻轻按下红色按钮,过了1 秒钟左右,电梯缓慢停止运行。第二个让电梯停止运行的方法是:用脚快速用力地踢电梯左右两边靠近地面位置的应急开关,过了1 秒钟左右,电梯缓慢停止运行。记者注意到,这两个操作方法都非常简单,遇到突发事故时,乘客或者商场工作人员都可以操作。同时,电梯停止运行后,工作人员大力进行踩踏,钢板丝毫不会变形,很是牢固。
为了避免类似安全事故发生,商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不定时对手扶电梯进行检测维修,工程部门每半个月会对手扶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尤其在节假日前后,会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电梯运作正常。另外,他们每周都会对商场工作人员,特别是靠近电梯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教他们怎样自救和电梯使用安全方面的知识。
应对措施:
探索电梯安全监管新举措
“当前,电梯问题投诉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电梯量的增长,电梯维保单位也不断增加,为争夺资源,在价格上进行恶意竞争,造成电梯维保质量下降。同时,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意识淡薄,社会对电梯使用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提升,电梯问题投诉也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电梯监管矛盾凸显,监管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电梯监管的矛盾,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新的监管举措。其主要做法是:首先,建立黑名单制度,狠抓维保质量。根据每个月统计电梯定检不合格的维保单位排名,约谈不合格率较高的电梯维保单位前十名,对问题较多且不整改的维保单位建立黑名单,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其次,建立电梯投诉与维保单位挂钩制度。针对群众投诉较多的电梯问题进行统计,对因维保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投诉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维保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约谈维保单位负责人,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另外,该部门工作人员指出,电梯运行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安装的质量是否过关,针对电梯安装环节的质量问题,市相关检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把电梯监督检验关,尽可能减少由于安装质量的原因留下的隐患问题,减少故障率。
工作人员希望广大市民,在使用电梯时特别是在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指引操作;发生情况时,可拨打市质监部门投诉电话12365,或者政府投诉热线12345 进行反映,确保相关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本报记者 戴湄 刘影丽 文/图
市民在乘坐电梯时显得很小心
相关新闻
经历小区电梯惊魂 业主至今心有余悸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邹力 邓宇珊 近日,住在东环路一小区的业主黄先生向本报记者报料,称自己在搭乘小区电梯时,也经历了一回“电梯惊魂”。
“当电梯显示到第10 层的时候就剧烈晃动了一下,接着勉强爬升到11 楼,紧接着整部电梯就突然急速下坠。”家住东环路一小区的业主黄先生回忆起发生在前几天的电梯事故时仍然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幸好下坠了一会儿就停住了,我也不知道具体下坠了多少层,因为电梯显示屏已失灵,当时吓了个半死,马上按下电梯间的紧急呼救按键进行呼救。”事发时值班的保安对黄先生的解释就是因为在维修需电梯停电一分钟,接着悬在半空的电梯间在停顿一段时间后恢复了启动,并最终下降到了1 楼。这次惊吓让该业主及其家人都对大楼的电梯感到恐惧,并在次日实行爬楼梯回到位于18 楼的家,仅仅只坚持了一天,因为实在太累就放弃了。
记者随机对该小区的一些业主进行了采访,发现小区居民对自家大楼的电梯都有所抱怨。住在20 栋的刘大爷告诉记者,就在前段时间,他们栋的电梯就困住了一个老太太,“那位老太太因为年纪大,没有对外联系的手机,也不懂得按 ‘电梯紧急呼叫按钮’,就硬生生地被困了几个小时,当时吓得都站不起来。”
随后,记者就黄先生所反映的问题采访了该小区物业服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于小区内的电梯,我们会进行每月两次的维修保养,除了月度维保外,还有季度维保以及年度维保,以确保小区电梯的使用安全。”另外,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在接到电梯紧急情况时会立刻同时通知工程部和维修保养的专业人员。可按照当事人黄先生的说法,从电梯事故的发生到结束,从头到尾就只有两位安保人员在交接和处理,并未见到任何技术人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