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喜迎建队60周年
为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代表佩绶带、献花。朱冀 摄
在市郊白领头路段,驻扎着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肩背地质包、手持伽玛仪,常年风餐露宿、跋涉在高山密林中,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探秘矿藏,他们就是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
昨日,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迎来建队60 周年华诞,大队的老、中、青三代地质队员们齐聚一堂,用报告会的形式回顾了60 年峥嵘岁月,讲述地质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展望地质事业的发展和未来。省核工业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顾青波,副市长谢春森等领导嘉宾到场祝贺。
发现探明各类矿种44个
说起“铀”,很多人会联想到原子弹、核电站、核潜艇等,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驻扎在白领头的二九二大队就是一支与“铀”息息相关的队伍。在现在的国际社会生态中,铀跟能量、强国、威慑力相联系,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1955 年1 月,我国提出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拉开了我国铀资源勘查的序幕,二九二大队也就是在此时诞生的。建队后,二九二大队转战新、藏、川、粤、赣等7 省,先后发现和探明各类矿种44 个,大中小型各类矿床140 多处,为我国的国防军工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和技术保障。
回顾60 年发展历程,二九二大队从本来的单一找“铀”回归到了地矿主业,事实上,二九二大队现在的业务更多的是非铀勘探,然而这并不影响地质工作者们的工作热情。今年75 岁、在二九二大队工作了50 年的老专家杨树葵,在退休后依然坚持回到野外一线工作,他说:“我的青年、壮年、老年都在这里度过,我舍不得离开。”
一支向地球探宝的队伍
对二九二大队副队长、总工程师蓝恒春来说,1998 年是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年,25 岁的蓝恒春刚从华东地质学院毕业,怀抱着美好的“找矿梦”来到二九二大队,而当时的核地质行业正处于“保军转民”的改革阵痛期,大队的发展进入低谷。面对一无所有的土坯营房宿舍,蓝恒春没有退缩,安顿下来后便跟着老专家们攀峭壁、钻密林、吃馒头、住屋棚,开始进行“地球探宝”的勘查工作。
2004 年初,二九二大队接到“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矿区下告矿段铁矿详查项目”,这是广东省第一个招拍挂的探矿权项目,也是考验该大队地质技术能力的试金石。作为项目工程师的蓝恒春接到任务后,立马带领技术人员进驻野外工作现场,每天起早贪黑,打钻探、钻坑道,没路时硬走出一条路。就这样,8 个技术人员只用了9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一个中型铁矿的详查项目。付出总会有回报,2007 年,该项目荣获“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二九二大队60 年的历程中,类似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这支集纳着许多大学生以及地质工程师、专家的队伍,常年跋涉在崇山峻岭中,远离都市和家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向地球探宝,铸就了二九二大队的辉煌成就。
主动融入河源经济建设
1991 年,二九二大队整体迁驻河源,大队没有“按兵不动”,而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发挥自身技术特长,致力于为我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矿产资源保障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多年来,二九二大队提交了关于我市温泉资源普查、稀土矿勘查专项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等报告,完成京九铁路、粤赣高速等各类工程地质勘察项目9000 余项,开展军工铀矿地质勘探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项目20 多个,在我市境内发现或探明非铀金属矿产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处,探明非金属矿产石英矿大型2 处,开展温泉普查34 个点,其中,紫金下告铁矿、4 处温泉均已开发利用。
新起点点燃新希望,二九二大队大队长卢映新表示,今后,全队上下将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坚持以地质矿产工作为中心,大力实施资源能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两大工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 谢素婵
上一篇:村居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下一篇:河源近两年新投产的173个项目已有83个上规模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