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两位老兵人参加阅兵式
欧阳枚(左)、丘桂珍(右)参加阅兵仪式后从北京载誉归来。朱冀 摄
昔日为国建功勋,今朝受阅展风采。在9 月3 日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 周年阅兵仪式上,有两位河源老兵以抗日支前模范的身份,坐在老兵方阵里接受了国家和人民的检阅,他们就是 92 岁的老人欧阳枚和93 岁的丘桂珍。当天与两名老兵一起亮相阅兵仪式的还有来自我市两名在役军人。
近日,两位老人从北京载誉回到河源,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两位老人脸上看不到疲倦,反而精神抖擞地告诉记者:“去北京参加阅兵很高兴,很激动”“ 以前从没去过北京,这次去参加阅兵,看到了天安门、见到了习总书记,看着祖国变得繁荣强大,内心很自豪。”
“地雷专家”欧阳枚
参加阅兵激动得睡不着
作为东江纵队的抗战老兵,欧阳枚在知道自己受邀去参加阅兵式后非常激动,动身去往北京的前一晚,他的心情很不平静,平日里他都是晚上10 点准时睡觉,那一晚却到了11 点还没有躺到床上。“他不放心,一直在检查东西有没有带齐,查了一遍又一遍。”老人的儿媳黄秀娟说。
在这次进京带去的行李中,有欧阳枚最为珍视的7 枚抗日纪念章,这些纪念章平日都被他小心地保管在衣柜里,他常常拿出来翻看,透过这些勋章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1941 年,欧阳枚加入船塘地区的游击队。抗战期间,欧阳枚所在的游击队活跃在龙川、五华、兴宁一带,参加过大小20 余次战斗。因为有着出色的埋雷技术,欧阳枚被战友称为“地雷专家”,不仅立下战功,还数次死里逃生。“一天晚上,游击队长带我们执行埋地雷任务,恰好遇到了日军。双方激烈交火,队长被打伤,我背着队长就跑。没想到的是,日军追击时踩到地雷,我们得以安全撤离。”然而,并不是每次战斗游击队都能平安归来。
“在游击队,一旦被日伪抓到就会被残酷杀害。”提及日伪军的残暴,欧阳枚愤恨不已。有一次,他和另外两个游击队员在龙川义都执行任务,被日军围剿,3 人连夜转移,另两位战友不幸没有杀出重围,壮烈牺牲。战友的牺牲对欧阳枚打击很大,但他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惧怕战斗的残酷。“我只想着下一场战斗如何打胜仗,完成战友未竟的事业。”他说。
本报记者 谢素婵
“女秀才”丘桂珍
为抗战被父亲赶出家门
“虽然饮食有些不习惯,但是外婆身体情况还不错,阅兵的时候坐在方阵第七排中间靠右手边的位置,还挥手了。”93 岁高龄的丘桂珍个子瘦小,一头银发,笑起来和蔼慈祥。老人耳背,又不会说普通话,这次去北京都是由外孙程红根一路照料。
难以想象,在丘桂珍瘦小的身躯里也曾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在70 多年前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她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传递情报,也曾步行上百公里送枪送粮。因为家境良好,丘桂珍从小就读了不少书,是村里有名的“女秀才”。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轻的丘桂珍在东江华侨服务团的革命思想影响下,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身革命,并于1939 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她的“抗战人生”。
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丘桂珍带领战友深入战场,为前线士兵鼓劲打气,由她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激励一大批有志青年奔赴抗战一线。然而,丘桂珍的抗日行为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特别是观念保守的父亲,一度声称要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在一次筹粮事件中,丘桂珍偷了家里的粮食来抗日,父女之间的矛盾达到顶点,父亲与她彻底断绝了关系,并将她赶出了家门。
然而丘桂珍并没有放弃抗日,这个昔日的“女秀才”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枪杆子”。因反应机敏,她还承担起了传递情报的工作,尽管曾被通缉数次,但都能化险为夷,完成任务。
本报记者 谢素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