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中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昨日,市委中心组举行专题(扩大)学习会,邀请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题为《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报告。
何忠友、彭建文、龚佐林、黄建中、黄少良等市几套班子领导聆听了报告。
单霁翔在城市规划、文物遗产保护工作中有丰富经验,成就卓著,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首倡者。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单霁翔结合大量的正反面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城市规划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探讨了如何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如何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并就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让城市规划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报告中,单霁翔说,城市的文化遗产展示着沧桑岁月,记录着祖辈的创造。惟有把这些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城市才是一个有记忆的城市,才能不断地焕发出悠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一些城市在物质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却重视不够。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面貌的趋同、城市建设的失调、城市形象的低俗、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精神的衰落、城市管理的错位、城市文化的沉沦等8 个方面的问题。城市文化构建和谐城市,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单霁翔说,当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已经从单个文物点或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扩大到空间范围更加广阔的“大遗址群”“文化线路”“系列遗产” 等。单霁翔认为,河源拥有悠久的客家文化历史,今后应加大“大遗址群”文化遗产申报“国宝”的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何忠友指出,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河源在推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确实要思考如何才能加大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对江东新区的开发,反思之余要借鉴外地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他说,当前,河源正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宜居城乡、善治河源、文化河源的“四大战略”,对于文化河源,下一步该如何去做,报告给了很多启示。河源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在实施文化战略时,要有目标,有计划,自觉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工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