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10%
日前,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先进慈善文化,推进慈善事业全民化、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努力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 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慈善活动成为常态,慈善组织网络基本覆盖城乡社区,注册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10%;全省建立统一开放的慈善信息管理平台,应公开慈善信息全面向社会公开。
记者昨日从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在该局注册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仅有一家,即河源华达万福公益基金会,全市慈善事业发展有待加强。《意见》的出台,或将给慈善组织的发展带来机会,有利于我市慈善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
营造人人参与慈善氛围
自从2011 年“郭美美事件”发生以来,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传统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造成慈善捐款大幅减少。如何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重塑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宽慈善文化传播渠道,把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和谐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比的指标体系,把慈善文化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内容,着力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人人关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记者注意到,这次《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依法依规开展慈善活动,并提出要深入开展慈善领域的交流展示活动,将“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慈善活动打造成为宣传慈善文化、整合慈善资源、展示慈善成果的综合性慈善平台。据了解,我市宗教公益慈善会自2013 年正式成立以来,已先后投入数十万元多次资助社会公益活动。今年8 月,市宗教公益慈善会还联合广东燕岩六祖古寺、梧桐山观音寺等出资12 万元用于助学捐款。目前,该宗教公益慈善已成为我市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信仰基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度。
镇村可设立互助基金
《意见》提出,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各类慈善组织特别是基层慈善组织。积极探索培育网络捐赠等新的慈善形态,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稳妥推进慈善组织直接登记,逐步下放符合条件的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鼓励城乡社区居(村)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建立慈善互助会或设立互助基金,推动社区慈善发展。
对此,我市部分镇村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民风淳朴、村容整洁,一渠清溪穿村而过。村口不远处,竖立着一块碑文,上面书写着“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这32 字箴言,正是司前村吴氏先祖留给后人的传世家训。当地人说,别的老祖宗留金留银,吴氏老祖宗就留了这个祖训,代代相传,代代受益。让当地村民颇为自豪的是,该村有妇女互助小组、同年会等。以同年会为例,目前司前村全村有20 多个同年会,年代最久的同年会当属出生于1942 年同村同宗人,今年已是73 岁了。去年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 年代的同年会开展了外出旅游活动,并筹资慰问困难会员。
全市慈善事业有待加强
不过,总体来说,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还有待加强。据悉,目前在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仅有河源华达万福公益基金会一家,为此,相关职能部门表示,这次《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公募慈善组织内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冠名项目开展慈善活动,鼓励慈善组织兴办公益性医疗、教育、养老、残障康复、文体、应急救助等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为慈善事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载体。这给我市慈善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有利于我市慈善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
《意见》提出,要建立社会救助与慈善资源对接机制,并要求社会救助信息和慈善资源信息同时向审计等有关部门开放;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将适合购买的慈善组织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采访中,我市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认为,政府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可以促进“草根慈善”组织的发展。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加强畲族文化建设 打造民族特色场所
下一篇:6000多户居民将受益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