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治“慢疾” 提速中小河流治理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前日,市长彭建文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中小河流治理进度滞后的县区、江东新区进行约谈。彭建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抢抓施工黄金季节,创新机制,采取强有力措施,迅速扭转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在全省排名落后的局面,确保12 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水利建设目标任务。
据悉,我市今年争取到中央、省级的水利投资共计10.04 亿元,涉及项目多达115 个。其中,省级下达我市水利投资计划9.0567 亿元,涉及94 个项目。截至12 月4 日,我市已完成中央及省级水利投资 6.8857 亿元,其中累计完成省级水利投资6.002 亿元,省级投资完成率为66.27%。
不过,在省级投资的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我市项目进展较慢。包括试点项目在内,今年我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28 宗,45 个治理河段。截至12 月4 日,开工 27 宗,开工率为95%;完成治理河长 225.3 公里,占年度任务的64.2%,累计完成投资4.9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70.46%。市水务局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前期工作环节较多,有的县区没有简化审查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部分县区对项目审批跟踪不紧,没有加强沟通、协调、做好衔接;有的县区自行增加了施工招标前期工作的环节,导致施工招标挂网时间滞后。
彭建文指出,加快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是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的“一把手”工程,是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机遇难得,必须牢牢抓住,确保定下来的事一定要落实,落实一定要快。
针对当前存在的完成进度差、前期工作慢等问题,彭建文要求各地要查摆剖析原因,积极寻求对策,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创新项目前期工作方式方法,简化审批程序,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选好工程队,加强工程监管,严防工程层层转包;畅通体制机制,落实好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层层传达责任,把项目逐宗落实到逐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责任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