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两会”闭幕 展望"十三五"谋划2016年工作
昨日,源城区“两会”闭幕。在上午召开的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孔德胜当选为源城区区长。大会总结了“十二五”及2015 年的工作情况,审议了《河源市源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确定了 2016 年重点工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五年,源城区将努力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步,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显著变化,科学发展和民主法治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努力建好“富裕源城、文明源城、美丽源城、和谐源城”四个源城。
经济
全市率先发展的领头羊
“十二五”期间,源城区生产总值增长 81.7%,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各县区前列。
在“十三五”时期,源城区将继续奋斗,力争到2020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03 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97000 元,年均增长9%以上,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 12 万元,努力争当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全市率先发展的领头羊,确保 2018 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年看开头,开局是关键。对于2016 年的发展,源城区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等。
城市建设
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十二五”时期,是源城区市政设施建设投入、规模和力度空前最大的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9 亿元,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和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在“十三五”时期,源城要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使得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市卫生和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建成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形象和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源城每年将建设和改造一批小街小巷、广场公园,提升城区一批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到2020 年基本完成市区现有老旧小区改造。
2016 年,源城区将继续推动城市提质改良,完成太阳广场和太平古街改造,推进竹园公园、御龙湾二期、公园西商业中心、新世界广场、南城书房前等旧改项目建设,启动东埔群丰村改造。同时,加快推进“西优”工程,完成环城东路、环城西路升级改造和鳄湖截污工程等。
民生
新建公办中小学12所
“十二五”时期,源城区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5 年民生领域支出是2010 年的3 倍。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住房等基本民生和底线民生工作成效显著。特别在教育上,累计投入11.2 亿元,新建学校13 间,改建学校35 间,新增学位26100 个,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
在“十三五”期间,源城区将继续推进教育、科技创新、文体等事业,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就业、养老、住房、福利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在教育上,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实现新跨越,在我市率先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到2020 年,新建公办中小学12 所,迁建公办中小学1 所,扩建公办中小学2所,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
2016 年,源城将继续集中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扩大民生投入覆盖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加快公园东学校建设,扩建和改造一批中、小学校,筹建东埔、源西中心幼儿园,实施振兴初中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管理
全部社区成功创建幸福社区
“十二五”时期,源城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政府法制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做好社会管理和服务,全区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五年里,源城区成功创建“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广东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和“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区”。
“十三五”期间,源城区将继续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平安建设,全部社区成功创建幸福社区,全部行政村成功创建幸福村居。同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本报记者 刘曦 特约记者 黄赟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