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升级验收
据2015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已发现的野生维管植物有167 科483 属726 种,种数超过了广东省野生维管植物的1/10,而其面积仅占广东省的 0.1465%,种数较为丰富。记者昨日了解到,作为我市首批被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目前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进展顺利,本月上旬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验收,最快将于今年6月迎来“国检”。
全面保护湿地生态
万绿湖水面面积370平方公里,库容139 亿立方米。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万绿湖的中部至南部,约占万绿湖水域面积的2/3,面积24880.4 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3.7%,远大于湿润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30%及以上的标准。广东万绿湖湿地公园内有200 多个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湖岸曲折蜿蜒,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置身公园内,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令人流连忘返。
据悉,2011 年12 月,国家林业局批准万绿湖湿地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公园规划建设期为2010 年至2017 年,计划总投资约3 亿元,以水源、水质保护为核心作用,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客家农渔湿地文化为内涵,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恢复为重点,全面保护、科学利用,努力打造符合水资源战略高度要求的湿地生态、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把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集水资源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科研与监测、湿地文化展示、湿地生态游览等多功能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生物丰富
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系发达,这使得其生物极其丰富,不但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堪称北回归线上的一个生物宝库。据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提供的2015 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湿地公园内共发现有维管植物184 科589 属915 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67 科483 属726 种,分别占全省野生维管植物280 科1645 属7055 种的59.64%、29.36%和10.29%。此外,湿地公园里还有珍稀濒危植物7 科9 属9 种,其中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等收录的珍稀濒危植物2 种,为白桂木和巴戟天,濒危度均为渐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 种,即金毛狗、水蕨、苏铁蕨和樟树,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的有3 种,分别为花叶开唇兰、竹叶兰和见血青。
2015 年的调查还显示,公园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8 目63 科132 属158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8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1 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的物种28 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入的物种19 种。特别是湿地公园内生活的鼋,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目前已被红皮书列入野生濒临灭绝,已在湿地内形成自然种群。湿地公园内的水鹿,是现有我国发现的水鹿地理分布的最东缘种群;栖息在湿地公园的桃花水母则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迎接“国检”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集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学校等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大楼已进入装修阶段,下月底可投入使用。届时,市民可免费入内参观。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新闻
全方位立体式防火 保护库区森林资源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清明将至,库区森林防火态势严峻,日前,新丰江林管局综合运用防火视频监控、地面巡逻、卫星监测等手段,对林区火情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野外火源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防火主要是防人,看住了人,就管住了火。新丰江林管局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漏区。高火险天气期间,镇村干部、林业员、护林员取消休假,坚守岗位;严厉打击故意纵火放火烧山等违法行为,用打击违法违纪者来教育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新丰江林管局还强化网络科技建设,确保火情监控到位,严格执行防火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春季防火期内,坚持 24 小时值班,保证信息通讯畅通,严格按照火灾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告发生的火情,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