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省级科学技术奖实现"零突破"
张文、彭建文等市领导为获得2015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颁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成果代表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进展、新成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去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 家,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 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 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 个、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 家、省级孵化器1 家,市级孵化器2 家。去年我市更是实现了省级科学技术奖“零突破”,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 项、三等奖4 项;30 个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8 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
近年来,我市企业在科技专项、激励政策、平台建设等举措的支持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主体地位更为突出。2015 年度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30 个项目中,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有17 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6.7%。这些获奖的企业成果中,拥有发明专利27 件,实用新型专利35 件,软件著作权6 件,获奖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取得了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有力地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
产学研合作助力转型升级
在获奖的30 项2015 年度市优秀科技成果中,有11 项获奖成果是有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共同完成的,占获奖项目总数的 36.6%。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引进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分中心),与企业直接对接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切实解决了我市企业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缺乏的困境,为全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民生福祉是政府工作的根本所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历来将社会民生事业作为重要的支持方向之一。2015 年度的获奖项目中,有15项获奖成果涉及农业科技、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0%。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上一篇: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下一篇:以创新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