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关键词代表河源未来方向 一张图带你读全会报告
历次全会报告中,总有一些词成为众人关注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或者首次在全会报告中提出,或者我市将在这方面推出创新之举,这些关键词也成为了解读全会报告的一个有效途径。
本次全会报告同样如此:从提纲挈领的 “双轮驱动”,到报告首提的“四种生态”“飞地经济”,再到“高铁经济”、打造“四最四低” 营商环境……一个个名词代表的,正是未来河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轮驱动
报告摘要:坚定实施“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汇聚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河源发展动力问题,融入深莞惠经济圈解决河源发展路径问题,这两个“轮子”要一起转、齐发力。
解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智能型技术代替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目前,我市工业总体上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与此同时,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的客观需要。因此,对河源而言,全面对接和主动融入深莞惠经济圈是顺势而为。
关键词:
五个一体化
报告摘要:深度对接深圳“东进战略”,积极实施河源“南融行动”,加快推进与深莞惠一体化建设,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建设……
解读:在今年召开的深莞惠经济圈(3+ 2)党政主要领导第九次联席会议,我市首次提出了要推进“五个一体化”,从产业发展、交通、农业、环保、社会事业方方面面进行了分析,也是河源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实施 “南融行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四种生态
报告摘要:积极构建自然生态美、经济生态活、社会生态优、政治生态好四种生态环境,为我市脱贫奔康和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解读:能否振兴发展,在2018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看当地是否具有良好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四种生态”提出,自然生态是发展之本,经济生态是活力之源,社会生态是幸福之要,政治生态是力量之基。这是本次全会首次提出的概念,从四个方面全面描绘了我市未来理想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飞地经济
报告摘要:探索“飞地经济”,建立更加科学的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成立深河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共建园区开发建设。
解读:“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通俗的解释就是 “你投资、我受益”,飞出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飞入地“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我市可以大胆利用“飞地经济”这一新模式,通过 “飞地经济”的形式招商引资,促进深圳市与我市的经济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关键词:
“四最四低”营商环境
报告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创业最宽松、服务最优质、配套最齐全、人居最优美,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四最四低”营商环境……
解读:水质清洁,鱼儿才能畅游;发展环境公平规范,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经济才能更有活力。构建好的营商环境,才能留住企业、稳住企业,让企业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和发展的充足信心。
关键词:
高铁经济
报告摘要:以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规划赣深高铁各站场周边土地开发,谋划发展 “高铁经济”,提升沿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水平,实现“高铁效益”最大化。
解读:高速铁路能够显著提高沿线地区的空间可达性,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生产要素集聚创造条件。随着赣深客专、杭广客专(广州到河源客专)列入省“十三五”重点项目,我市也将进入 “高铁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市要高标准高铁沿线的建设,加速形成地区聚集效益,借机打造城市新兴经济增长极,提升城市区域发展整体能级。
本报记者 刘曦
上一篇:部署河源下半年经济工作进 目标已明确 关键抓落实
下一篇:发展是河源脱贫奔康的关键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