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举行首届客家乡土文化节 留住美丽乡愁
孩子们在古榕树 下听老人们讲佗城百岁 街的故事。
穿上木屐当赛马,十米长寿面接龙,乡村游戏趣味多,重温科举考试忙。 28日-30日,由市旅游局主办的河源首届客家乡土文化节在龙川县佗城、和平 县林寨古村举行,通过科举考试、百岁老人讲“千年故事”、客家传统工艺制作、 客家传统手工食品制作、制作长寿面、木屐穿街赛、乡村游戏七大主题文化活 动,复原客家人优秀传承的民俗,展现客家人瑰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与丰富多彩 的乡土风情,让你的乡愁得以慰藉和留存。
佗城古考场重演科举考试
金榜题名日,衣锦还乡时。科举制度 在我国存续了1300 多年,而佗城古考场就 是中国古代四大考场之一。28 日,佗城学 宫出现了十几名“古代”考生,穿着古代书 生的衣服,带着小书童,按照佗城秋考的习 俗,赴考棚参加“秋闱”,再现了古代佗城考 棚科举乡试的盛景。
参拜孔子以期获得好成绩、敲铜钟和 锣鼓以期“高中”“及第”、古码头河边开 笔以期文思泉涌、考棚中在竹简上挥毫 作文……在当天的客家乡土文化节上, 佗城古考场重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全过 程,让扮演书生和书童的年轻学子们体 验了古代科举考试,感受古今考试的差 别,也让更多群众了解了古代科举制 度。另外,古代人讲究“文武双全”,文试 之后考生们放下笔,弯弓射箭又进行了 武考。
佗城百岁街是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 区,这里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 姓氏多。佗城镇曾统计出共有179 个姓 氏,其中该镇仅有2000 多人的佗城村就有 140 个姓氏。当天,在佗城古码头的榕树 下,村中3 名90 多岁的老人正在给孩子讲 佗城的姓氏历史、文化、渊源、变迁与南越 王赵佗的故事,10 多名孩子或坐或站,听 得津津有味。据悉,今后,佗城将逐步恢复 榕树底下讲古的习俗。
林寨古村复原传统客家民俗
蒸糯米酒、磨豆腐、纳鞋底、做布艺…… 29 日,在和平县林寨古村的谦光楼,10 多名 勤劳美丽的客家妹子在进行客家传统工艺大 比拼活动。香喷喷的糯米饭端出来,客家妹 子们和好米饭、拌好酒饼,将酒饭放到酒瓮里 发酵,一个星期后香甜的糯米酒就出来了。 赛完蒸糯米酒,客家女子又赛起了磨豆腐、纳 鞋底,通过客家妹子们勤劳的双手,黄豆就像 变戏法一样,变成了香滑鲜嫩的豆腐花。
29 日-30 日,客家乡土文化节在和平林 寨开展了复原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乡村小 吃、客家女子才艺等一系列活动,让当地群众 和游客感受客家风情,沉浸在浓浓乡村习俗 氛围中。文化节在林寨古村的另一个重头戏 是“千米拉面”活动。林寨古村被誉为长寿之 村,至今依然保留着给老人祝寿时拉长寿面、 吃长寿面的习俗。村里最著名的拉面师傅, 现场拉出千米长寿面,全村老少一起来参加 接面活动,接的长寿面差不多可以绕村一 圈。拉面后,还现场煮面条,邀请村里百岁老 人来品尝长寿面,并举行吃长寿面比赛。
林寨古村有两条石街贯穿全村,整条村 道铺就河卵石,旧时尚无胶塑鞋靴,故村民 喜穿木屐代步。屐声哒哒,恰似士兵出操, 又像骑马走街穿巷,村民笑称为“石街烂”。 为再现这一景象,文化节期间,村里还举办 了村民穿木屐比赛,可以个人也可以一家三 口参赛,吸引了上百名村民参加,重现了当 年木屐行街的盛景。
此外,文化节还复原了滚铁环、跳橡皮 筋、玩石子棋、弹玻璃珠、打陀螺、抓泥鳅这 些儿时的乡村游戏,现场游客玩得不亦乐 乎,让沉溺于现代电子游戏、数字游戏的小 朋友们感受了一回乡村游戏的魅力与乐趣, 也让70后、80后重拾一回儿时记忆。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通讯员 陈仰天 田伟
上一篇: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十二大关键词
下一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