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体制改革 河源2018年完成卫生强市创建
本报讯记者谢素婵昨日,全市卫生工作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张文、市长彭建文在会上强调,建设卫生强 市事关全面小康、人民幸福,要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补齐短板、力求实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做强优质 医疗服务资源,深入推进综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确保在2018 年全面完 成卫生强市创建各项任务,为打造健康河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现状 卫生人才缺乏且难以留住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投入6亿元分别完成了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 健院的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了市中医院二 期工程,建设了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市公共卫 生服务中心及120应急指挥中心,各县区也新 建、扩建了一批县、镇医院,全市医疗卫生事业 取得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体系日趋 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医 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们群众得到很大实惠。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由于 经济落后、财力有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 存在很多短板,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不 高,离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看 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好医院关键要有好医生。当前,高素 质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医疗 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不仅人才难引 进,已培养的人才也不断流失。目前,全市 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 11.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卫生强省建 设目标不低于40%的要求相差甚远。
创建 全力推进建设卫生强市工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 助力我市实现全面小康、振兴发展和人民 幸福,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卫生强市的 战略部署,要求抓重点、突难点,确保到 2018 年,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粤 东西北地区中等水平,各县区全面推进创 建卫生强县(区),并实现50%以上的县区成 功创建。
重点一: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加强县级医院 设备装备建设,县人民医院至少要配置影像、 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76种设备;提高 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 平,力争到2017 年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 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2018年,市中医 院、市妇幼保健院要基本达到三甲医院标准, 各县区均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标准。
重点二: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各县区要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争取 2020 年底前,市人民医院创成1 个国家级重 点专科、5 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市中医院、 市妇幼保健院各创成1 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和 3 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2018 年前,各县区 人民医院要创成2 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 2020 年前全市县级人民医院争取创成1 个 以上省级重点专科。
重点三:加快社会办医发展
改革社会办医行政审批制度,实现民营 医疗机构在准入、运营、监管、培训等方面的 同等待遇,到2018 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 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要达到总量30% 左 右。2016 年底前,要完成所有类别医师及护 士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制、市域注册有效制、 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
重点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绩效工资总量的 5%统筹安排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经费并逐 年增加,逐步达到绩效工资总量10%左右, 用于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奖励和引进。 到2018 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要 达到2 名,全市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比 例提高到45%以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提高到50%以上。
重点五: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 门诊统筹实行按人头付费,住院和门诊特定 病种保障推行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 等复合式付费方式,到2018 年,按病种付费 病种数至少要有100 个。同时,进一步推进 实施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逐步扩大直接 结算范围。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