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河源未来生活更美好
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回顾过去5 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同时,也提出了未来5 年全市的各项发展战略目标。整个报告鼓舞人心,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为此,本报记者深入农村、企业、机关、贫困村、学校等采访了部分基层群众。他们说,大会让人精神振奋,生活在河源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感到生活很有奔头,对未来5 年河源的发展充满信心,也有所期待。大家有着共同的心声,希望河源发展得再快一点,城市再美一点,老百姓生活更好一点。
希望公共交通越来越好
姓名:杨永平
职业:仓库管理
“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没什么想法,就是希望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昨日,聊起市党代会的召开,对于未来5 年河源的发展,源城区新江街道居民杨永平十分关心。他说,别以为市党代会离平常百姓挺远的,其实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毕竟生活在河源。 “这5 年河源变化很大,变得越来越好了。”杨永平说。他在河源市住了有10 来年了,目前在一家私企里做仓库管理工作,他对河源的变化深有感触。最近几年,楼房高了,马路宽了,生活设施更完善了,城市的灯光更亮了,出门散步也更舒心了。他尤其赞赏河源在近几年大力兴建亲水步道、大小公园的做法。杨永平家住得离河边很近,自从有了亲水步道,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他就和家人一起去散步,一天上班的劳累就在惬意中慢慢消散了。在河边散步,欣赏亚洲第一高喷冲天而起的英姿,这就是杨永平一家每天必需的休闲娱乐活动。
对于现在的生活,杨永平感觉比较满意。当谈到河源规划“建设方便快捷的城乡交通体系”的时候,他说:“近几年河源车辆多了很多,有时上下班的时候塞车很严重。希望政府能增加多一些公交车班次,鼓励市民们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本报记者 杨容
“我为市党代会点个赞!”
姓名:陈仰天
职业:和平县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
“读了全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让我这个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老党员感到莫大的振奋,我要为市党代会点个大大的赞!”昨日,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和平县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仰天兴奋地说。他说,在报告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开致财之道,为人才开致用之道,尤其是注重‘静’和‘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体现着自我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对于我市的旅游事业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作为在旅游业工作多年的一名基层党员,他深切感受到发展旅游给我市带来的变化,尤其是一些乡村的变化,希望我市更加紧密结合河源旅游发展实际,借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域独特,高擎“万绿湖” 旅游品牌大旗,以“全域旅游”带动林寨古村、龙川佗城、苏家围等市属全境旅游发展。同时要树立发展信心,做强做大河源旅游。他坚信,这次市党代会,将是推动河源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不仅仅旅游业!
本报记者 张涛
建人民满意优质的教育
姓名:曾水娇
职业:河源市第一小学校长
“现在‘二孩政策’放开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将大幅提高,学龄人口增长是必然趋势,为满足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应该‘未雨绸缪’。”河源市第一小学校长曾水娇在谈到市第七次党代会时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聚焦当下河源义务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制定长远的整体计划,继续新建、扩建一批学校,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上学难”问题,在市区新建、扩建了一批学校,新增了不少学位,有效地缓解了城区群众“上学难”、“大班额”问题。同时我市借力于“创强”、“创均”,不仅学校硬件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而且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福利待遇也落实到位。去年底,我市还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可以说,河源教育事业这些年来的发展是让人满意和认可的。曾水娇还希望能整合学校、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资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向社会“有序开放”,以进一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场所,让学生在放学后或节假日里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发展体能,提高其体育素养与健康能力,而不仅仅局限在上学期间。
本报记者 邓宇珊
多关注困难侨胞的生活和发展
姓名:赖日锋
职业:源城区外事侨务局外事港澳股股长
源城区外事侨务局外事港澳股股长赖日锋说,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回眸过去5 年取得的成绩,他觉得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实属不易,也体验到“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等战略布局对于河源发展的重要意义。报告提出了河源未来发展蓝图,所面临着的机遇、问题、挑战,这让每一位机关干部都感到重任在肩,但未来的规划依然让人满怀希望,报告还强调了要从严治党、从严管党,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对于一名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一名侨务工作者,赖日锋认为,市党代会的每项议程都是与基层干部息息相关的。在过去,不管是脱贫攻坚战,还是基础设施提升,或者是“创文”、“创卫”、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自身都有参与并贡献出一分微薄之力。而未来,他依然会积极参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构建出河源的美好蓝图。赖日锋也希望政府能多关注困难侨胞的生活和发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谢思思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姓名:叶志坚
职业:河源天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很赞赏报告里讲的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双齐飞’,个人认为,河源当前要重视龙头骨干企业,也要重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农业企业,希望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精准融资帮扶政策,继续加大对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昨日,河源天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志坚在谈到市第七次党代会时如是说。
作为一家农业企业的“掌门人”,他十分关注市第七次党代会的召开,昨天专门找来报纸细心读了党代会的相关报道。他说,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希望能加大流转力度,让闲置的土地尽快发挥效益;在农业融资方面,由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企业多无固定资产可以抵押,也需要政府多多支持。同时企业要发展,需要政府帮助打造一些区域性地方品牌。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已初具规模,“万绿河源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建议政府以及职能部门要利用好河源好山好水这些资源,通过举办一些评选推介活动,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提高河源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同时要打造一批承载客家文化、充分体现河源特色、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受到广大百姓信赖和赞誉的农产品,让 “河源产”走向全国。
本报记者 张涛
“市党代会给扶贫干部带来了信心”
姓名:朱日平
职业:市公路局安全科科长、驻合水镇兴径村第一书记
“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持准和实,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这细细读来令人十分振奋,这也给了我们扶贫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很大的信心和决心,也提升了我们的信心。”昨日,我市驻和平合水镇兴径村第一书记朱日平向记者谈了学习这次市党代会报告的体会。
朱日平现任市公路局安全科科长,今年任市驻合水镇兴径村第一书记。他工作的村子是省定贫困村,他最关注的还是扶贫。朱日平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贫困村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兴径村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除此之外,贫困村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干部,他认为,要真正为百姓着想,坚决不做“走读式”“挂名式”驻村干部,当前要把脱贫工作按照各级组织要求做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真正做到让贫困户脱贫,让贫困村摘帽,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河源争当粤东西北率先发展"领头羊"
下一篇: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今日产生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