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过 年

眼看2016 年春节将至,我善感的心又开始思潮起伏,百感交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农村的孩子小时候是很盼望过年的。如今在城市里过年,越来越觉得没年味。不准放烟花鞭炮,小孩被大人看守着,街上的人虽然多,但都是匆匆的过客。偶尔听到隔东江河的胜利村烟花爆竹声,还会让我勾起童年过年的回忆。

我生于上世纪70 年代,儿时我们在农历十二月十五过后,是用手指头算着日子盼过年。那个年代虽然大家都穷,但在我们农村过年,不但年味浓,小孩玩得也开心。

每年除夕的那天早上,生产队里就有几个年轻人将门前的那口鱼塘“干塘”,我们小孩早早就围着鱼塘四周观看。塘水慢慢少了,鱼塘中的鱼跳了起来。大人就拿来几个大箩筐准备装鱼,我们小孩不顾天气多冷,都会下塘抓鱼。大点的鱼小孩是抓不住的,往往还会拨起泥和水,让我们小孩个个成为大花脸。当鱼抓得差不多时,我们几个小孩也变成了“泥人”。奶奶和姐姐在岸上看见了,怕我们感冒大声叫我们回家冲凉,于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就开始穿上我们过年的新衣服了。

晚上,父母都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两角钱的压岁钱。比我们大点的哥姐就会带着我到大队分站(供销社)买气球、烟花,一般是每人买两个气球,六个一扎的“上天炮” (一种烟花)。一路回来,一路吹气球,十分过瘾。吹大了的气球用线扎了口,吊在床头的木架上,第二天起来发现已是小小一个,有时拿下来还吹不开,因为吹时留在里边的口水把气球粘在一起,再也吹不开了,心里觉得非常可惜和不高兴。

大年初一,我们农村风俗是不过家拜年,早饭过后,一大群人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玩,小孩在晒谷场放烟花爆竹,大人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聊天,还有人让别人扶着学单车的,不慎从单车上摔下来,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们几个比较顽皮的小孩,经常用“大火炮”(直径有两三厘米粗的鞭炮)炸泥巴,围在四周看有些跑不快的小孩,新衣服经常会在大年初一那天变成“花衣裳”。惹事后,奶奶有时也会扭着我们的耳朵,小声地骂我们,我们就会一哄而散,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再玩。

在走村串户的同时,我们还会留意别人家的对联,看看人家的对联写的是什么,“春夏秋冬行好运,一年四季发大财”、“门迎春夏秋冬褔,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回来背给妈妈听,妈妈经常会夸我聪明、好记性,我心里常常偷乐着。

小时候过年,就是在这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度过。虽然当时的物质没现在丰富,我们玩的、穿的、吃的没现在小孩好,但我们有我们的玩耍伙伴,有自己一个快乐过春节的方式。

叶碧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那甜甜的炒米糕
下一篇:儿时浓浓的年味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