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好义的由来
紫金好义镇,原来的名字叫下义,与上义镇是相对应的。在清代时,改名为好义后,一直沿用至今。下义为什么要改名为好义呢?其中有什么缘故呢?
相传雍正年间,伯公坳有个圩场叫下义圩。圩上有两家店铺较有名望,一家开的是染房客店,店主是爱打抱不平的开明绅士黄咨;一家开的是布鞋杂店,店主是本地武举人游蛮三。黄咨与游蛮三资财相当,但因争势力,常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和,互相积怨。
有一年,游蛮三想霸占当地一座有名的东华庵做游姓的祠堂,黄咨多次阻止,当地人也强烈反对。游蛮三知黄咨不好对付,日想夜思除掉反对者黄咨,霸占庵堂。他想了七七四十九天,想出大摆三黄鸡宴,借酒宴用毒酒把黄咨毒死的毒计。
席间,游蛮三频频向黄咨敬酒,黄咨凡有敬酒都饮。虽是毒酒杯杯入口,但都被他巧妙地用毛巾吸了,点滴未吞进肠肚。眼看日落西山,黄咨恐再饮难免有误,便佯装酒醉骑马回店去了。
游蛮三没有达到毒死黄咨的目的,终日不安。但改庵修祠的动工日期已定,只好决定凭自己的势力,强行动工。
这日,游蛮三带领本姓一帮后生到东华庵动工,这一举动触怒了当地人口众多的叶姓人,他们以刀棒相迎,阻止改庵,引起一场混战。忽然,黄咨带着各姓人马和庵内众和尚支援叶姓人,一同对付游蛮三。游蛮三体力不支当即倒地而死。
游姓人见头人已死,不敢恋战,就逃走了。后来,游姓人派人到惠州府状告黄咨杀死武举人。官府得知后很恼火,把黄咨捉拿归案,判了他流放的刑罚,把他押解到江西某县服刑。恰好这个县的知县几年前曾获黄咨相助,为报黄咨之恩,这个知县用另一个囚犯顶替他去服刑。
后来,当地群众为了表示与游姓断交,他们商议另建圩场,不再赴下义圩。为了表彰黄咨的急功好义,百姓商议把新建圩场取名为好义。从此,好义圩建店开业的人逐渐增多,而下义圩老圩场则慢慢冷落,被新圩场好义圩代替了。
紫金县文化馆供稿
上一篇:作家专栏
下一篇:听有清风音 品有山茶香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