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一根麻绳系春秋

薛春梅今年75 岁了,每天还在编织麻 绳。这些麻绳主要用于安装谷箩,也就是农 村中常用的箩索。也许你会觉得,老人家这 把年纪还干活,是想挣点零花钱吧。不,她 每卖一次箩索,家里就得亏几百元呢。不 过,说起亏本买卖,她一家人倒是谈笑风生, 心情舒畅,这可不是一个钱字了得。

薛春梅是连平县隆街镇隆河村河角周 屋人。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水利设施落后, 河角一直缺水,水稻难以耕种,加上脱离实 际的体制,造成河角粮食严重短缺,成为有 名的贫困村,“有女不嫁河角郎”几乎成了周 边村落的共识。当年薛春梅青春美貌,却还 是从邻近的村子嫁了过来,她说,当时自己 没想太多,就是愿意。

连平许多村落的手工艺发展史表明,恶 劣的自然条件,往往是催生手工艺的重要因 素。河角村正是如此,因为不易耕种,编织 箩索便成为河角人的传统手艺。

箩索所用的原材料是黄麻。黄麻是韧 皮纤维作物,是一种长而柔软、有光泽的植 物纤维,可以织成高强度的粗糙细丝,具有 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因为对水 要求不高,黄麻在河角得以广泛种植。

为了维持生计,薛春梅很快学会了从种 植黄麻到编织箩索的整套技术。

黄麻在清明过后开始播种,七月便可陆 续收割。长在地里的黄麻看起来像一棵树, 高可达4米。黄麻收割后,剥下黄麻皮,晒干 保存,避免发霉。

编织箩索的工具当地人称“绞子”,“绞 子”可旋转,制作简单:将一根较厚的竹片用 火烤软,弯成“n”形,再在下端固定一根竹 片,两端切成一个方向相反的小钩,接着在 “n”的拱起处和下端竹片的中心位置钻个圆 孔,穿过一根铁条。铁条下端用垫片和螺丝 固定,上端加个手柄。

编织箩索时,将黄麻皮撕开,用水稍微 浸软,用一根弹性细绳固定“绞子”一侧,再 扣在小钩上,顺时针旋转“绞子”,黄麻皮便 绞成绳索,黄麻皮越多,绳索越大。逆时针 旋转,又可将绳索解开。编好的绳索成团状 缠在绞子上,一段黄麻皮编完可接上另一 段。如果需要更大的绳索,可按同样的方 法,用两只“绞子”,双手左右开弓,将两根绳 索绞成一条。

薛春梅说,当年为了尽可能多织箩索, 经常全家上阵,晚上10 点之前谁都不能休 息。勤劳的双手,抵消了土地的贫瘠,并不 奢求雨水的黄麻,成为滋润生活的源泉。 生产队时期,一担箩索(安装两只谷箩的箩 索)长1 丈2,约4 米,卖0.12 元,卖箩索 的收入,可以购买许多日常用品。改革开 放后,压在头上的乌云被一扫而光,生活 日新月异,薛春梅一家不但吃饭有了保 障,还是河角最早建起楼房的农户之一。 她的6 个孩子也都全部接受了良好的教 育,并在医疗卫生、公安、律师、经商等行业 创出了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一根麻绳,这 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作者|周建华



相关热词搜索:麻绳 一根


上一篇:途遇
下一篇:番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