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五桂腾芳”留存着移民记忆

早前本报报道的和平县粮溪乌坭坑一古炮台,让这一地处偏远的乌坭坑村为人所知。

早前本报报道的和平县粮溪乌坭坑一 “古炮台”,让这一地处偏远的乌坭坑村为人 所知。最近,热心民俗文化研究的乌坭坑村 曾令宏老人说,乌坭坑不但有古炮台,还有 一个“五桂腾芳”的五姓祠堂,值得一观。这 “五桂腾芳”位于乌坭坑的一个叫火肚垇的 地方。据说,此处有一山垇,因客家先民曾 在此地砍柴烧炭,窑膛挖得很大,可容10 多 人在内活动,天气冷了,附近村民常常进入 窑膛避风取暖,因是暖烘烘的,像烤火一般, 人们习惯称这里为火肚垇。火肚垇依山傍 水,风景秀美,原本这里住有华、袁、张、叶、黄五姓人,他们和谐相处,情同一家,后来相 处久了,五姓人合族建起一座公祠,美其名 曰:五桂腾芳。

“五姓”义结金兰

说起这座宗祠,当地人是这样讲的。因 航运之利,依山傍水的粮溪乌坭坑街一度十 分繁华,也吸引了来自和平多地的做生意的 人。和平大坝石陂头袁洪顺在乌坭坑街经营 东庄纸和纸伞等日用品,梨树下黄茅塘华运 生专门转运船塘杂货,合水张振邦经营西茶油 和腐竹等食品,公白撞水角叶逢春在这里开 粮米店以及河对岸火山嶂黄忠良在街上磨豆 腐。他们五间店铺相连,大家和睦相处,情同 兄弟,谁家需银钱周转,大家都会毫不犹豫支 持,谁家有好吃的,总会凑在一起喝上二两。

后来随着各家生儿育女,人才兴旺,各家 小店显得有点拥挤,大家都心生扩大发展之意。有一天,黄忠良提岀大家不如合伙在火 肚垇做一幢大屋,让彼此家中老小能安居,这 样更利于经商和照应,这个想法一说,大家一 拍即合,于是很快就建起正厅和侧屋。

同建祠堂以彰和睦

五家所建的这个屋场占地1800 多平方 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门前有余坪,周 边筑有围墙,房屋不分上下左右,一律合理搭 配,安居乐业。修饰大门楼时,五位主人商 议,大家都是移民,在这里不要分姓氏大小, 决定五姓共用一个祠堂,共用“五桂腾芳”门 匾。每到过年过节期间,厅堂显得特别热闹, 大家共同祭拜祖先,铭恩思源。儿女结婚,新 生入学,老人归寿等红白喜事也必在堂前办 理,亲如一家。他们合族居住,传承“崇文重 教”、“诚信经商”,历代以来多人考取邑庠生 (秀才),厅堂上挂有名人褒奖牌匾,屋前芳园 曾竖超数座考取功名的桅杆夹。

世事多变,日光流逝,“五桂腾芳”历经 风风雨雨,也生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 初期,粮溪叶、黄两姓因水利纠纷大动干戈, 酿成了宗族械斗,黄姓人应族人约束,回归 火山嶂建起一栋大屋。解放后,叶姓人回老 家分田分地。大跃进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张 姓人回迁合水老家。仅华、袁两姓兄弟仍和 睦相处,共同发展。

何时重现昔日盛况

记者一行赶到时,展现在眼前的“五桂 腾芳”有些破败,左右厢房渐渐毁损,后面排 屋有些被拆除。不过,正堂三间仍保存完 好,其建筑古朴大方,亦不失典雅,祠堂正门 上高挂的牌匾榜书“五桂腾芳”。

如今,山城和平正大力发展旅游业,连 接七镇的旅游绿道正好经过乌坭坑,村内曾 锦浓、曾令宏、刘明泽、吴彩华、陈仕琴等有 识之士幡然醒悟,想借这千载难逢之机遇, 决定借乌坭坑秀美山水和明朝布政司古墓、 五桂腾芳、聚兴桥神、五显华光庙等,把乌坭 坑打造成旅游胜地。也许,重现昔日“五桂 腾芳”聚会盛况,不再是一个梦想。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陈仰天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移民 记忆 桂腾芳

上一篇:我家在东桃嶂
下一篇:炭火一炉天地春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这个六一他们的笑声格外甜

这个六一他们的笑声格外甜
手捧礼物,长翠小学的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哇塞,蛋糕好漂亮!”“这比我过生日还高兴!”经过数日的紧张筹备,由本报发起,河源市海内外潮汕人联谊会、河源市潮汕商会连平联络处、连平县乐...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