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园里也能种出“电能”来
项目奠基及动工仪式现场。
核心提示:
蓝莓园里,除了收获蓝莓外,还能“种”什么?这不,记者前日就在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广东融和蓝莓庄园看到了一块不仅能种植蓝莓,还能收获电力的“神奇土地”:一排排高达3.5 米的光伏发电组件有序排列绵延前伸,在冬日阳光下同架下长势喜人的蓝莓树交互相映,熠熠生辉,别是一番景致。
这块“神奇土地”只是一块试验田,下来,这里就是全省最大的 “种电园”。元月13日,领先全球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和独立电力运营商天华阳光公司,宣布旗下子公司东源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河源开发的东源天华阳光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奠基并动工建设,首期拟在蓝莓园里建设 3000亩光伏发电站。
项目签约开工仅1月
据项目方相关人士称,该项目投资高达 10亿元,拟建设100MW 太阳能光伏发电,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1 亿多千瓦时,实现年产值1 亿元,年税收约为2000 万元,为目前我省投资规模最大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
记者了解到,这一投资达10 亿元项目签约开工仅用1 个月。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于上月10 日在2015 年河源(深圳)招商推介会暨重大项目对接会上正式与东源县政府签约,拟在东源县顺天镇建设天华阳光新能源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园。东源县委书记何广延告诉记者,天华阳光新能源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园是产值高、效益好、无污染的清洁能源项目,东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县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点对点”对接和落实,为项目筹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帮助,项目在签约1 个月内实现了从“纸上”落地,这在东源招商史上是没有的。
“东源县职能部门高效的办事效率和务实作风,让我们投资信心十足。”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将信守合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照工期如期实现竣工投产,为优化电源结构和加快农光互补项目合作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3000亩蓝莓园航拍图。
蓝莓园里建电站
前日,项目合作方之一广东融和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蓝莓价值高,但生长比较娇贵,对光照和雨水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每年4 至6 月蓝莓挂果期正逢雨季,雨水大量冲刷影响果品,导致果质糖分少偏酸,影响了果品质量。从2014 年开始,该公司尝试在蓝莓园里探索这种农光互补新型的蓝莓种植模式,以控制光照和雨水,效果非常明显。光伏板正好补充了这一点,可以遮住部分雨水。事实证明,光伏达到一定的采光率是不会影响蓝莓正常生长的。与其他蓝莓相比,这种模式下长出的蓝莓果品更好。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种特殊的支架系统,给下方种植的蓝莓提供了必要的空气和适度的光照及雨水,组件方阵之间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实现了光伏发电与蓝莓种植的有机结合。不仅如此,该公司实验也证明,光伏面板下,既可种植蓝莓等经济作物,更可以发展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作物,将极大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和土地的产出率。该公司负责人说,这种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地多用、立体开发、互利发展、多方共赢”,开创了“光伏农业一体化、绿色低碳齐发展”的新局面,为基地土地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灯塔盆地又添一“引掣”
所谓“农光互补”,亦称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农业种植相结合,通过种植基地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用以发电,兼顾种植,实现光能和土地的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让农业种植实现绿色、高产、高效,使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这一项目的建设也开创了河源农光互补现代农业发展“先河”,为灯塔盆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再添一“引掣”。谈到选择河源的缘由,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坦言,河源有发展绿色能源优越的条件和基础:灯塔盆地是全省数一数二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方兴未艾,起步早发展好,发展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条件好空间大,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太阳能发电产业。
“天华阳光有10 多年国内外光伏项目集成经验,有信心在河源将新能源和新农业的发展相结合,打造可推广的示范基地,探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能源的应用方式。”苏维利说,在此基础上,天华在广东市场还将不断挖掘光伏潜力,持续探索农村农光、渔光互补新模式和新型低碳城市社区新模式。
根据目前技术,“农光互补”模式已实现了在建成的光伏组件前后排之间空隙内以及光伏组件下方采用间种、套种的方式,种植蓝莓、食用菌、蔬菜、菇等特种农产品,上方的光伏电站通过吸收没有遮挡的阳光热量来发电。苏维利表示,条件成熟的话,将利用灯塔盆地“国字号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镇村进行合作,推广“农光互补”模式,让更多村民受益。
力建全省新能源标杆企业
苏维利表示,为提高电站的综合开发和经济收益,将根据不同情况,在电池板下面种植多种喜阴农作物、中药材等,力争建成全省新能源行业的标杆,真正实现土地增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环境增美,形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局面。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相关人士也称,这种种植模式融现代化科技与传统农业于一体,也将成为灯塔盆地一个新兴的旅游景点,成为青少年学习和了解太阳能科技的教育示范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近年来,河源市大力倡导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并涌现出一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及示范点。广东融和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园区建设占地面积达9750 亩,观光休闲农业项目逐年增加,目前已拥有珍贵苗木、名贵花卉、有机蔬菜、名优水果、健康水产、生态养殖等,将农业与生态涵养、文化创意、休闲观光相结合,已初步实现了全面融合,互动发展的新型业态,已尝到了生态效益农业的甜头。2015 年该公司开展的蓝莓采摘观光游吸引包括珠三角在内的游客已超过3000 人次。这一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蓝莓园参观旅游。
谈到今后的发展,集团董事长欧小鲁信心满满地表示,将致力把光伏电站建成集观光旅游、科研教培、生态农业、光伏发电为一体融合创新模式,打造“一产”叠加 “二产”带动“三产”的新型产业链,真正做到“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据悉,电站正常发电后将直接向国家电网送电,同时能吸纳当地上百名周边村民到公司从事维护、管理等工作,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仅2015 年,广东融和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吸引了周边110 多名村民到蓝莓园从事种植管理,一年支付的务工费用就超过400万元。
这座绿色、低碳、环保的“农光互补”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将于今年6 月份建成并网发电。届时,一个占地3000 亩,光板上面发电忙,光板下面蓝莓香的综合性光电站将会在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矗立,成为河源环保低碳和谐发展的样板工程。记者深信,不久的将来,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又将为河源这片热土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座绿色与蓝色的光伏之“城”,正在粤东北山区拔地而起。
本报记者 张涛 朱冀 特约记者 李远来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